我国城乡低保标准同比分别增长7.7%、11.3% 中国出台长江保护法 以“更高标准,更严格措施”守护母亲河 外交部回应美抹黑中国远洋渔业:坚决反对毫无事实根据的恶意抹黑 2021年商务工作要干这些事 中华人民共和国长江保护法 林郑月娥到访由中央政府支援的在建抗疫临时医院 上海毛泽东旧居陈列馆展陈提升 迟到的美国纾困法案还能成为“隧道尽头的光”吗? 明年“两会”召开时间——来了! 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 〔十三届〕第十八号 专家:黎智英保释决定违背法理情理 “一带一路”国家竹博汇印尼馆广州落成 祖国大陆距台湾最近铁路通车运营 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举行第八十次委员长会议 决定将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修订草案等交付常委会会议表决 栗战书主持会议 让科技之光洒满山河 走近2020年“最美科技工作者”(上) 2021年考研今起开考 @377万考生:加油! 31省份新增确诊病例22例 其中本土病例12例 上海已启动新冠疫苗接种,主要涉及风险较高的重点岗位人员 北京顺义:全区进入战时状态 进行重点区域大范围核酸检测 中国修订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收容教养”退出历史舞台 全国人大常委会举行宪法宣誓仪式 栗战书主持并监誓 “新时代新气象·5G新生活”手机影像大赛颁奖典礼在杭州举行 交通运输部:“十三五”以来 我国水上交通安全持续稳定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召开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的决定 元旦春节将至 疫情防控需打起十二分精神 医疗保障基金出现极大浪费 守护好老百姓的“救命钱” 直击北京顺义“战时状态”80万人核酸检测现场 调整刑事责任年龄,设“专门学校”管束……为管好“问题孩子”,两部重要法律这样修改 老边区不再遥远 陕甘宁告别封闭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设立海南自由贸易港知识产权法院的决定 昆明发现境外输入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后续:3816份核酸检测样本均为阴性 天津两批进口冷冻食品外包装核酸检测呈阳性 新华时评:时刻警惕疫情零星“火苗” 时刻绷紧防疫之弦 如何修改微信实时共享位置?安卓手机怎么操作 焦点访谈:2035年的中国交通是什么体验?安排得明明白白 “十三五”时期 我国稳居全球对外直接投资流量前三 2021年考研今起开考 @377万考生:加油! 树立激励和保护创新“风向标” 年均增长率为11.6%!“十三五”期间电子商务成经济增长新引擎 河南一日三条高速开通 高速通车里程突破七千公里 百年前孙中山规划铁路开工 助广西融入粤港澳大湾区 山东桓台全面推进农村“煤改气”工程 漫画“九宫格”宣传安全用气真实用 湖南“两线一站”开通运营 打造五省市区边区重大铁路枢纽 李书磊任职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副校(院)长 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将于2021年3月5日在京召开 全国人大常委会决定任命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主任、农业农村部部长、商务部部长 甘肃五年建农村公路超7万公里 隐藏的美丽不再“孤芳自赏” 刑法修正案(十一)通过 低龄未成年人刑责范围再调整 专家称,中国已成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大国
您的位置:首页 >生活 >

我国城乡低保标准同比分别增长7.7%、11.3%

2020-12-27 09:29:18来源:新华网

我国城乡低保标准同比分别增长7.7%、11.3%

新华社北京12月26日电(记者翟翔、孙少龙)记者从26日在京召开的全国民政工作会议上获悉,2020年我国社会救助制度改革发展取得突破,城乡低保标准分别达到人均每月665元和每年5842元,同比增长7.7%和11.3%。

民政部部长李纪恒在会上介绍,目前我国有1936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纳入救助保障范围。城乡特困人员基本生活标准分别达到人均每年10775元和8230元,同比增长11.4%和12.8%。

记者在会上了解到,2020年我国共有24.76万事实无人抚养儿童首次纳入国家保障,集中养育孤儿和社会散居孤儿保障标准分别达到人均每月1567.2元和1140元,同比增长6.6%和8.6%。同时,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分别惠及1152.9万人、1432.7万人。救助流浪乞讨人员66.1万人次,帮助12989人成功寻亲,17916名长期滞留人员得到落户安置。

此外,民政部会同国务院扶贫办实施社会救助兜底脱贫行动,仅2020年就重点排查361万贫困人口,新纳入兜底保障109万人,务求“不漏一户、不落一人”。同时,新纳入低保、特困供养540.3万人,为低保、特困人员增发生活补贴、价格补贴258亿元,对因疫致困人员实施临时救助693.7万人次,为6.1万未参保失业人员发放一次性临时救助金。

李纪恒说,在保障对象上,要在“补缺”基础上适度扩大兜底保障和福利服务范围;在保障内容上,要从资金物质为主,逐步向资金物质、精神慰藉、能力提升拓展,更好满足各类特殊困难群众的需求;在手段方式上,要充分运用大数据比对机制,从过去的“人找政策”,逐步向“政策找人”转变。 【编辑:李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