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丨盆地里的生长 教育部出台专门举措应对疫情期间出国留学难 白春礼:“自然指数”国际排名中科院连续8年占据榜首 中科院:将把“卡脖子”清单作为科研任务进行部署 他的思政课,学生来晚了“站票”都没了 盐水鸭、普洱茶……中国特产在欧洲有了“官方认证” 【追寻先烈足迹】为救国而捐躯的民族英雄邓铁梅 走出山沟、走出贫困:隆子县“菜篮子”托起致富梦 合力护航生命之舟——辽宁、上海、广东等医疗队联手决战雷神山 江苏招收6003名博士后 计划投入引才经费30亿元 股价8天狂飙125%,聚灿光电回应:公司不存在明显行业优势 大选前美国人能否再收到一轮支票?七成美国人支持新一轮经济援助 天猫成立房产部门:至少3年不赚钱,收入全补贴购房者 W&W专题| 继上海站之后,“钟表与奇迹”展将首次登陆三亚 独家、全面揭开阿里巴巴犀牛智造工厂之谜 “1个站点3个人管50架无人机”,无人机整合能力提上发展日程 机构今日买入这9股,抛售西域旅游2963万元丨牛熊眼 桥水基金达里奥警告:大规模刺激政策下 美元储备货币地位面临威胁丨大咖录 阿里动物园神秘动物揭晓,C2M概念要成A股“爆款”?(附股)丨行业风口 微信儿童版要来了?也可能是腾讯的“危机感” 中国首个国家氢能动力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开建,产业链迎来快速发展期丨牛熊眼 三大指数普跌,注册制次新股却为何逆势大涨? 苹果发布会后比亚迪或成大赢家,市值涨超百亿 这是连续第5个月正增长了,投资增速逐月回升 银保监会加强小贷公司监管:贷款不得用于股票、金融衍生品等投资 发力数字化转型!菅义伟内阁首设数字厅,日企盼新商机 这家工厂竟然一个人也没有丨工业最前沿 沪指缩量三连阳兵临3300点 超八成大宗折价交易 山河智能携手子公司攻关 人造石墨有望成为新增长点 9月16日券商晨会研报汇编 黄金股行业指数“三连阳” 超3亿元大单建仓 交通银行与阿里巴巴集团、蚂蚁集团达成全面战略合作 中原油田利用管网优势为我市重点化工企业保供天然气为新型化工基地注入绿色动能 市政协召开八届十五次主席会议 国家卫健委:加快完善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系统 文明风过抚人心——我市文明城市创建见闻 A股三连涨后震荡回调 沪指收跌0.36%止步三连阳 中科院加快推动科研平台海外布局 提升中国话语权 国家发改委:我国投资增速回升 连续5个月正增长 中科院收集10万余条新冠病毒数据 组织疫苗三期临床试验 首个辣条专业班开班!现在的专业真“好吃”呀! 火星探测器、北斗系统等中国自主研制“航天重器”亮相工博会 海上发射母港,海阳为啥能C位出道? 第75届联合国大会开幕 强调坚定捍卫多边主义 加强国际合作 分享减贫经验 推进可持续发展——“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与中国减贫经验”线上研讨会举行 2020年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高峰论坛举行 火星探测器、北斗系统等中国自主研制“航天重器”亮相工博会 社会救助法草案征意见 拟建突发公共事件困难群众救助机制 中欧正式签署地理标志协定 三大亮点引人关注 江西所有高校教师职称实现自主评审
您的位置:首页 >生活 >

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丨盆地里的生长

2020-09-16 18:26:11来源:新华网

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丨盆地里的生长

新华社西宁9月16日电 题:盆地里的生长

新华社记者熊争艳、王浡

青海,地处中国西北。柴达木盆地,地处青海西北。

“南昆仑,北祁连,八百里瀚海无人烟。”正如民谣描绘的,柴达木盆地遍布荒滩、戈壁,长期被视为不毛之地,但也因盐湖蕴宝、山川藏珍而被称为“聚宝盆”。

决战脱贫攻坚进入收官,记者来到柴达木腹地的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格尔木市,这里是我国陆地面积最大的县级市,也是盆地里崛起的工业城。这里已经脱贫摘帽,那些曾与贫困抗争的人们现在过得怎么样?

(一)

老范开着没有车窗玻璃的双排车而来,四周是一望无际的盐田,这里是察尔汗盐湖。蒙语“察尔汗”,意为“盐的世界”。作为全国最大的盐湖,这里储藏着约600亿吨各类盐资源。

到记者跟前,老范熄火下车。他个子不高,黝黑的脸被太阳晒得发红,洗得发白的工服上有片片盐渍。他叫范玉林,50岁,工友们都喊他老范。

老范喊记者上车,开了十分钟,来到他干活的地方。盐田里的卤水被抽得差不多了,白色光卤石矿若隐若现。抽卤水、修泵,是老范的日常。

“最累是什么活儿?”

“换帆布,卤水渠里的。”

“多大的布?”

“一卷布3米宽、100多米长。换一次,要拉一车,50卷。”

“你一人干?”

“不,得十几个人忙两天吧。”

老范话少。记者连续问,他才挤出几句。

老范每月回一次家,平日就住盐田。他的“工棚”是一间用盐土块堆起来的房子,他拍着墙说:“这里不怎么下雨,绝对结实。”门一米多高,老范猫着腰才能进去,里面黑乎乎的,放着一张床一张桌,一个烧水壶一只杯子。屋顶留了个方形窟窿,一束光从窟窿透进来。

外人看来条件艰苦的工作,老范却觉得满足。“到格尔木这么多年,从没有像现在这么踏实。”他说。

30年前,老范从青海省海东市来到格尔木市,从淘金到打零工,能赚钱的活儿几乎都干过。

10年前,他遭遇“至暗时刻”:老婆得了肺结核,两个孩子要上学。“哪里都要钱,天天愁得睡不着。”他说,当时一天十几个小时搬砖、扛包、通下水,即使这样,家里还是欠了一屁股债。

6年前,得益于扶贫政策,政府帮他们维修了房子,发了低保,安排老范媳妇当上护林员。

俗话说“靠山吃山”,对于老范和村民来说,“吃”盐湖也是这几年的事。老范所在的新华村,是距青海盐湖钾肥股份有限公司最近的村。村里不少人近年搞钾肥的包装、运输,老范去年进了公司,一个月拿4000元工资,人生头一回有了稳定收入。

新华村驻村第一书记朱生洪说,像老范家这样的贫困家庭,村里原有35户124人,现在政府促进转移就业,帮助20多人找到工作,安排20多人当上护林员。没有劳动力的家庭也有低保兜底。

“现在没啥担心的了,就想把两个娃娃供出来。”老范说,俩儿子现在在西安、武汉上大学。大儿子想考研,考虑到家里条件,又想放弃。

“我跟他说,现在有活儿干了,再不用借钱供你们读书了,你尽管去读吧。”老范一咧嘴,露出一口白牙。

(二)

记者走进格尔木东郊的红柳村,脚下是宽阔整洁的道路,眼前是整齐划一的民房。走进一户干干净净的小院,听到有人进来,户主李秀山摇着轮椅迎了出来。

她略施粉黛、戴着美瞳,请记者在客厅落座,转身进里屋关掉了摄像头。

“大姐,你在直播?”记者问。

“嗯,在快手上卖货呢。”李秀山腼腆一笑,指了指堆在沙发角落的针织鞋,“我一个月编十来双鞋,一双鞋卖100多元,平日吃穿是够了。”

2007年,30岁出头的李秀山在建筑工地打工时,被搅拌机砸中脊椎,从此残疾,离不开轮椅。

她没想到,生活的转机来自搬家。2013年,她搬到了拆迁移民新村红柳村。“乡亲都是从周边迁来的,本来不熟,他们却像家人一样轮流上门帮我。”她红了眼眶。

村里合作社搞当地少见的大棚种植,李秀山借钱入了合作社股份。合作社还为村民办技能培训班,她学会了编织。

日子越来越好的不只是李秀山家。“刚建村时,红柳村也缺少耕地,水电不通,村民都进城打工。”村党支部书记李国善说,他们到外地取经,办合作社发展畜牧业、设施农业等,几年时间,红柳村就在这片戈壁滩上“扎下了根,开出了花”。

2019年,村合作社利润达100万元,带动200多名村民就业,村民人均年收入1.7万元。

在李秀山家阳台上,有一辆电动三轮车。她说,刚搬来时,她开着三轮车去市里做小生意,风吹日晒,黑色的座椅被磨得微微泛白。

现在,李秀山偶尔会开着三轮车出去转转,“这辆车现在成了我的‘观光车’。”李秀山手里没停,上下忙碌的手指间,一只精致的凉鞋已有了雏形。

(三)

早上7点,位于格尔木市南郊的长江源村,咔瓦嘎蕃藏餐厅开门了。老板娘邓玛倚在店门口揉了揉惺忪的睡眼,昨晚12点她才关店回家。

邓玛今年刚满30岁,圆圆的脸上总挂着笑。她跟丈夫李新财结婚9年,有一个可爱的8岁女儿本措吉。

邓玛曾经生活在400多公里外的唐古拉山镇,那里海拔约4700米,靠近长江源头沱沱河。2004年,唐古拉山镇128户407名牧民群众响应国家三江源生态保护政策,移民搬迁到格尔木市南郊,2006年8月,长江源村成立。

“我没上过学,以前在山上只会放牧。搬下来头几年就是靠草场补贴,在家里闲着。”邓玛说。天有不测风云。2017年,身体乏力的李新财,被诊断为真性红细胞增多症。“这个怪病难治,我们到处看病,格尔木、西宁、成都、北京,跑遍了大医院,花光了积蓄,还借了钱。”邓玛说着垂下了眼睛。

邓玛夫妻俩一合计,不能再闲着了。2018年,他们投资2万元开了这家60平方米的藏餐馆。饭店开业后,日子变得忙碌起来,邓玛既是老板娘也是餐厅主厨,丈夫负责采购。

“去年,餐馆每天能赚一两千元。”她说,这样每天有事干的生活很充实。当然,最重要的是一家有了稳定的收入。

如今,丈夫病情也在好转,用的进口药也进了医保,每月自己只掏1000多元。“幸亏搬下来后,村里人都有了医保,不然每月光药费就要8000多元。”

“女儿放暑假,我们带她回了山上,帮姥爷剪剪羊毛。”夏天时节,邓玛夫妇会带孩子回长江源沱沱河,探亲访友、重温草原生活。目前唐古拉山镇还居住着500多人,依然以放牧为生,也全部脱贫。

(四)

这是我们在格尔木采访的三个人。

他们的经历是如此平常,就像成千上万因生病、因变故、因条件恶劣等原因,生活陷入困顿的人们。

但他们又如此不平常。他们生逢其时,在“小康路上,一个都不能掉队”的时代,他们被政府关注、被乡亲帮扶。更难能可贵的是,他们始终保持向上的姿态,用坚韧面对困难,在谷底也要生长,如同他们身处的这片盆地,荒漠戈壁却孕育出丰饶宝藏。 【编辑:王诗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