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天文学家“大海捞针” 人工智能有了新办法 从“破产村”到“美丽乡村”:“新长征”走向小康路 江西检察机关对劳荣枝提起公诉 曾潜逃23年涉多起命案 31省份新增确诊病例10例 均为境外输入病例 银联发布数字银行卡 推动“无卡化”进程 天问一号已在轨飞行约36天 “探火”还要迈几道坎? 高校命名将有规范:原则上不得冠以“中华”“国家”“华北”等字样 西藏进一步推进公平竞争审查工作优化营商环境 安徽省出台生态环境行政处罚裁量基准规定 中国科研人员发现“饿死”疟原虫的抗疟新方法 中央宣传部授予江西省九江市消防救援支队“时代楷模”称号 山东自贸试验区设立一周年 探索形成60项制度创新成果 山西农村饭店坍塌致29人遇难 农村房屋安全事故为何频发? 深圳陈永森等74人涉黑案终审宣判 二人被判死缓 《农用薄膜管理办法》开始实施:管理成闭环 使用更规范 外交部负责人就捷克参议长访台向捷驻华大使提出严正交涉 观星条件渐佳 九月来看这些行星“唱主角” 中国古人类学奠基者获命名小行星“吴汝康星”闪耀太空 海洋科考船综合性能哪个强?“中山大学”号! 开学了,总书记这些嘱咐要记牢 王毅:谣言终将会被事实戳穿 在线旅游发展有了法规依据 中国环保产业协会会长呼吁:健全医废处置体系 未成年人收容教养制度何去何从? 外交部就捷克参议长访台、伊核问题等答记者问 彭耀峰犯受贿罪一审被判处无期徒刑 综合消息:俄新学年严防新冠 中亚三国疫情趋稳 最高检:研究惩治网络犯罪的相关办案规则和追诉标准 中国公布外企投诉处理新规:不得打击报复投诉人 中国驻捷克大使就捷克议会参议院主席访台向捷克外交部提出严正交涉 罗小云任江西省人民政府副省长 辽宁大连中小学开学准备就绪 中国官方即日起开展为期1年的打击文物犯罪专项行动 专门教育能否取代收容教养引发热议 【行走自贸区】黑龙江自贸区奏响最北对外开放窗口新篇章 江西检察机关依法对劳荣枝涉嫌故意杀人、绑架、抢劫罪案提起公诉 证监会:支持证券公司依法合规提高业务办理便捷性 央视新闻公开课丨张伯礼寄语青年学子:在逆境中磨炼自己 收获成长 京雄高速建设“无人驾驶专用车道” 北京至雄安将实现1小时通达 捷克参议院主席访台将见台当局领导人,外交部:你们不会得逞! 【行走自贸区】开放前沿 云南自贸区打造中国“西南之极” 青海祁连山木里矿区:“雷厉风行”赶“生态大考” 陕西新增1例境外输入新冠肺炎确诊病例 “北斗+”发力 2020年中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有望超4000亿 公安机关应对开学季全力做好校园及周边安全工作 浙江实施药品集中采购新方案 扩大采购覆盖面 五部门:学校不得通过提前开学等形式加收相关费用 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享受一级财政管理权限 人社部与西藏签署共同推进西藏技师学院建设备忘录 北京密云水库智能视频监控系统基本建成
您的位置:首页 >生活 >

帮天文学家“大海捞针” 人工智能有了新办法

2020-09-01 09:29:24来源:科技日报

帮天文学家“大海捞针” 人工智能有了新办法

研究人员利用人工智能的深度学习方法,发现了38个新的强引力透镜候选体,为研究天体物理学问题提供了新的“宇宙探针”候选体。

本报记者 赵汉斌 通讯员 陈 艳

近年来,随着技术日益进步,天文学研究中产生了海量数据。天文学家要想从郭守敬望远镜、“中国天眼”FAST、LSST大型综合巡天望远镜等遍布世界的大型望远镜捕获的海量数据中找出有价值的信息以资研究,无异于大海捞针。

如何高效地处理这些数据,已成为现代天文学面临的一项重要挑战。由于人工智能在海量数据分析和处理方面所具有的突出优势,它也很自然地走入了天文学家的视野。

日前,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丽江天文观测站龙潜研究员与云南大学中国西南天文研究所宇宙学研究组尔欣中教授团队合作,利用人工智能深度学习的方法,发现了38个新的强引力透镜候选体,为研究天体物理学问题提供了新的可靠的“宇宙探针”候选体。英国《皇家天文学会月刊》发表了这项研究成果。

天文观测产生海量数据 用机器学习给天体分类已十分普遍

随着下一代大规模测光巡天项目的开展,人们期待发现数以万计的强引力透镜系统。但如何在海量天体图像中快速地找到强引力透镜候选体?近年来,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给人类提供了一种新的可能。

以2009年发射升空的世界首个用于探测太阳系外类地行星的飞行器开普勒太空望远镜为例,仅在起初3年半的任务期内,就监控了超过15万个恒星系统,同时也产生了海量数据。这些数据通常要经由计算机处理,但当计算机识别出一定的信号时,又必须依靠人类分析,判断其是否是行星轨道所产生的,这项巨大的筛查工作单靠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科学家或科学小组,是无法有效完成的。

“如此大的数据量,人工分析在很多时候已经达不到所需要的速度。借助人工智能的优势,我们可以极大地提升对数据的分析速率。”龙潜向科技日报记者介绍,人工智能展现出来的效率和准确性远高于传统方法。

龙潜研究员长期从事人工智能深度学习方面的研究。近期,他与尔欣中教授团队合作,构建并训练了一个卷积神经网络,用来寻找强引力透镜系统。他们把这个网络应用到欧洲南方天文台2.6米巡天望远镜(VST)千平方度巡天数据,并找到了38个新的强引力透镜候选体。此次构建的神经网络,也可应用于其他大型望远镜的巡天数据。

“在这项工作中,我们用计算机分别模拟了强引力透镜图像和非强引力透镜图像,从而来训练计算机。我们发现,在准备训练计算机的图像时,非强引力透镜图像比强引力透镜更加重要。”尔欣中说,开始的分析中,他们使用简单的规则星系图像作为非强引力透镜训练样本,发现结果正确率非常低。只有把各种可能的非引力透镜图像都考虑进来之后,才能得到比较好的结果。

“这就像在教电脑认识什么是狗的时候,还要告诉它猫、羊、牛等都不是狗。而如果你只告诉它猫不是狗,电脑有非常大的概率把羊、牛认成狗。”龙潜说,目前利用机器学习来对天文学中各种天体分类已经非常普遍,最简单的是把恒星和星系分开,或者把不同行态的星系进行分类,以及利用星系的多重颜色来估计星系的距离等。

每秒可识别上万张照片 新型神经网络便于实时修改、训练和测试

人眼看强引力透镜系统的图像,最快就是每秒钟看一张图。而计算机每秒钟可以识别成千上万张图片。

龙潜研究员和尔欣中教授团队此番训练的这个卷积神经网络,可以充分利用GPU进行并行加速,通过装备更多或更强的GPU,系统可以根据实际需要极大提升搜索速度和效率。

“这个神经网络的训练,主要使用模拟数据,只使用了很少的人工标注数据,由于模拟数据可以任意生成,因此多样性远大于人工标注数据,进一步根据数据的特点调节训练参数和训练算法,使神经网络的泛化能力得到了极大的提高。”龙潜说,此外,研究人员使用新型科学计算语言Julia完全自定义网络结构,由于Julia语言兼具速度和灵活性,使得神经网络在CPU和GPU上都有良好的性能,并且可以任意切换,因此非常有利于研究人员实时修改、训练和测试。

“我们还通过对引力透镜数据的研究,定制了有针对性的小型网络,有效地抑制了过拟合现象,同时实验证明该网络具有与大型网络相似的准确率。相比大型网络,小型网络在普通计算机终端就可以训练和测试,不需要依赖大型GPU集群,这为天文工作者使用和改进网络提供了便利。”龙潜说。

目前,随着技术与装备水平快速发展,人工智能在天文学上的应用还会越来越多。“我们计划对一些变源的多波段光变曲线来进行机器的快速分类,这样在实施大样本巡天的时候,电脑可以自动对所发现的变源进行筛选,并对我们感兴趣的天体做出提示,以便进一步开展后续研究工作。”尔欣中说,正因为人工智能的帮助,天文研究者得以从耗时单调的数据筛查分析中解脱出来,当人力“大海捞针”难以招架之日,正是人工智能大显身手之时。 【编辑:张奥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