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生活 >

国家卫健委:我国居民人均预期寿命达77岁 成为发展中国家典范

2019-10-09 12:44:22来源:

大众网·海报新闻10月9日讯(记者 姜雪颖)10月9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召开例行新闻发布会,发布2018年《国家医疗服务与质量安全报告》。国家卫生健康委医政医管局监察专员郭燕红在会上介绍,2018年,我国居民人均预期寿命达77.0岁,孕产妇死亡率下降到18.3/10万,婴儿死亡率下降到6.1‰,总体上优于中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成为发展中国家的典范。

微信图片_20191009111422

郭燕红表示,近年来,我国医疗技术能力和医疗质量水平提升的成绩得到国际社会普遍认同,国际知名期刊《柳叶刀》研究显示,自1990年至2015年25年间,我国是医疗质量进步幅度最大的国家之一,全球排名从110位提高到第60位,进步幅度位居全球第3位。2016年进一步提升至第48位,成为进步最快的发展中国家之一。

回首70年,我国始终坚持“以病人为中心”的理念,不断增加优质医疗资源供给,深化医疗卫生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持续完善医疗质量管理与控制体系建设,实现了医疗质量与安全持续改进,医疗技术快速发展,医疗服务能力稳步提升。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和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传统诊疗技术与计算机、分子生物学、遗传工程、高能物理等现代科技交叉融合,给医疗技术服务能力与医疗质量的发展增加了新动力,一方面,以个体化、微创、无痛为典型特点的现代医疗技术在临床广泛应用,减轻了患者痛苦;另一方面,精准医疗理念的推广使疾病诊疗逐步由传统的病原学、病理学层面向基因、分子学层面迈进,提升了诊疗效果;此外,随着以病人为中心的多学科诊疗模式(MDT)不断推进,内外科诊疗技术不断交融,逐步显现出“内科治疗外科化,外科手术微创化”的趋势,为患者提供了更加全面、合理、科学的诊疗方案,也成为进一步提升我国医疗服务能力和医疗质量水平的新动力。

70年来,我国基于新中国成立初期“人多、病多、底子薄”的社会现状,逐步建立起覆盖城乡的三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探索出适合中国国情的医疗卫生体制,将医疗质量管理和学科能力建设贯穿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全过程。我国医疗质量和医疗技术水平提升已经从人均预期寿命、孕产妇死亡率和婴幼儿死亡率等反映一个国家整体医疗卫生水平三大指标上得到了良好的体现,成为发展中国家的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