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业、就业压力叠加 我国研究生群体抑郁焦虑问题显著 我实现远距离高损耗自由空间高精度时频传递 水利部与河南周口市就地下水水位变化开展会商 六部门:对合法疫苗货物道路运输车辆不得随意拦截查扣 研究报告:后疫情时代中国医疗健康领域研发人员紧缺跨界人才受追捧 云南瑞丽方舱(康复)医院已建成可投入使用 延迟退休如何延?专家建议引入“弹性退休”机制 河南政法系统发布40项承诺:信访案件件件有回应 云南瑞丽方舱(康复)医院即将启用 王毅:世界充满不确定性,而中国的未来是确定的 多家境外主流媒体赴贵州采访 点赞地方发展经验 “灵魂砍价”进医保的药为何在医院买不到?专家详解 第二届“用英语讲中国故事”活动西安启动 厚街镇走出来的东纵民运战士王月娥 全家多人为革命牺牲 又一波黑科技亮相电子信息博览会 王毅谈疫苗应成为全球公共产品:我们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 新疆“透水”煤矿已启动透水点封堵工作 中央巡视组原副组长董宏严重违纪违法被开除党籍 中国脱贫成就图片展在韩国光州开幕 【纵论天下】这种“科学家”公开信,不科学! 听说,打疫苗时会变成“小朋友”?! 数据图解丨用数据 看海南自由贸易港的显著变化 “涨价吸金”,共享充电宝真的只有这一条路可走? 财政部对19家医药企业作出行政处罚 剑指药价虚高 观海影评 | 姐姐该不该养弟弟?一部痛击现实的好电影 中小学生睡眠时间有了明确规定,然而事实是啥样? 新基建 · 大工程 | 这座大桥创记录 43天完成主缆架设! 江阴:“最美院子”为小康生活注入“幸福活水” 【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同心奔小康⑥】河北行唐:好日子 “搬”出来 出土古人类遗骸30具!广州黄埔、增城地区先秦考古取得新进展 用酒量换流量?对问题“喝播”必须当头棒喝 北京欢乐谷游乐设备高空“停摆”多名儿童被倒挂 时隔一天恢复使用 云南瑞丽:定制蔬菜包配送 保障重点封控区域物资 华侨大学牵手晋江市医院 院校合作培养医学人才 北京:外商投资者可单独设立经营性人力资源服务机构 新华时评:减负,要实际减“重” 云南勐海:严打种茶毁林行为 恢复受损林地植被 上海纽约大学对中国学生设立百万元高额奖学金 山西太原: 民办学校任何形式摸排选拔生源都属严重违规 甘沪联合打造创新“高光时刻”:聚焦生物医药金融投资 日本拟决定核废水排海 外交部:中方已表明严重关切 日本拟决定核废水排海 中方已向日方表明严重关切 北向资金转为净流入A股却跳水,抱团股估值压力仍存 海南自贸区分阶段开放资本项目,QDLP、本外币合一试点即将落地 机构今日买入这8股,卖出豫能控股5660万元丨龙虎榜 强生疫苗也出事?美国多地暂停接种强生疫苗 财政部穿透式“查账”直击带金销售,恒瑞步长等19家药企受处罚 比尔·盖茨:电动车仍保持着一定程度的“绿色溢价” 海南省省长冯飞:将深入调查三亚海胆事件 多家钢企一季度业绩猛增,钢铁股还能“上车”吗?
您的位置:首页 >国内 >

学业、就业压力叠加 我国研究生群体抑郁焦虑问题显著

2021-04-13 09:27:23来源:中国青年报

研究显示:我国研究生群体抑郁焦虑问题显著

“研究生群体的心理健康问题是近几年国际科研工作关注的热点。过去一般认为,一个人的心理健康水平与其社会、经济地位呈轻微正相关,也就是说,收入更高、学历更高、职业更稳定、职业声誉更好的人,心理健康状况也会更好。但是近两三年来的国际研究揭示,近40%的博士生存在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这些高学历的人才是我国未来科研的主要力量,因此他们的心理健康状况更加值得关注。”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教授陈祉妍在接受中青报·中青网记者采访时说。

2019年,陈祉妍带领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科研团队对我国研究生群体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了调研,根据调研结果撰写的专题报告《2019年研究生心理健康状况与影响因素》被收录进今年三月出版的2020版“心理健康蓝皮书”《中国国民心理健康发展报告(2019-2020)》。

研究生群体的抑郁、焦虑水平令人担忧

此次调研以中国科学院大学的研究生为样本,调查问卷使用流调中心抑郁量表、广泛性焦虑障碍量表、国民心理健康素养问卷、与导师关系问卷、研究生压力源等问卷。结果发现,35.5%的被调查研究生可能有一定程度的抑郁表现,60.1%的被调查研究生有焦虑问题。女生的抑郁、焦虑平均水平均高于男生,且不同性别有抑郁倾向的比例几乎相同。

“女性的抑郁和焦虑程度高于男生是各个人群的普遍现象,总体来说,女性对于负面情绪和积极情绪都更加敏感,所以调研结果经常会显示女性的抑郁和焦虑水平更高。”陈祉妍解释说。调研发现,35.9%的女研究生可能有一定程度的抑郁表现,其中有抑郁高风险的占12.7%;35.2%的男研究生可能有一定程度的抑郁表现,其中有抑郁高风险的占12.2%。

调研还发现,博士生的抑郁、焦虑平均水平显著高于硕士生。博士生中有抑郁表现倾向的比例也高于硕士生。在硕士生中,有一定程度抑郁表现的有34.7%,其中有抑郁高风险的占12.1%;在博士生中,有一定程度抑郁表现的有36.6%,其中有抑郁高风险的占12.9%。

导致如此高比例的抑郁、焦虑水平,学业压力是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因素。“从大学生到研究生,需要经历一个心态转换的过程。在大学期间,学习一门课程,只要认真学习,充分掌握,就可以拿到好成绩。但是在研究生期间,面对的课题是有探索性的,特别是博士生,论文要求有创新性,这不一定是光靠努力就能够实现的。还有很多理科领域的博士,如果实验结果不符合预期,之前所有的努力就会白费,就要换一个研究方向重新开始。由于科研具有一定的不可控性,所有研究生会很有心理压力,而博士生的心理压力相对更大。”

除学业负担重之外,就业前景不理想和不知道自己适合怎样的工作也是研究生主要的压力源。陈祉妍告诉记者,此次调查显示,毕业年级的研究生压力要显著高于其他年级的研究生。“这其实是学业压力和就业压力的叠加。”陈祉妍说,“尤其是博士生,在毕业阶段,一方面要担心论文能否顺利通过——博士论文要求很严格,能否顺利通过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如果论文没有达到标准,学生就需要花很大精力去修改,甚至需要重新答辩;另一方面要担心就业问题,找工作也是一件充满不确定的事。所以毕业年级的研究生压力也是叠加的。”

沉重的学业压力导致了研究生群体过长的工作时间,而过长的工作时间对心理健康有着负面影响。研究认为,工作时间越长,抑郁、焦虑的风险越高,当日常工作时间超过10个小时,就可能出现一定程度的抑郁表现,因此,日常工作时长控制在10个小时以内可能更有利于心理健康。

参与本次调查的研究生每周平均工作时长为61.95小时,从分布比例上看,约70%的研究生每天工作时长8个小时或以上,36.5%的研究生每天工作时长10个小时或以上。

心理健康素养技能不达标是研究生群体的普遍现象

陈祉妍告诉记者,抑郁、焦虑水平与心理健康素养技能显著相关。研究生群体的心理健康状况也反映出,在我国即使是高学历群体,也存在心理健康素养技能不达标的问题。对研究生群体而言,要提升情绪觉察、分心术、认知重评和人际支持技能,这对于降低抑郁和焦虑风险十分必要。

陈祉妍解释说,情绪觉察是指一个人能够觉察到自己出现负面情绪或有情绪波动的能力。“有时候人对自己情绪的感知很迟钝,比如说有的人明明很不满,但他自己却不知道,甚至也不知道为什么不满,只是表现得比较暴躁;有的人情绪很低落,已经达到抑郁症的临床界限,但他只是感觉自己没有力气学习和工作,无论做什么事都很累,却觉察不出自己有负面情绪。情绪觉察是情绪调控的基础,要先发现自己有情绪波动,然后才能够进行情绪调控。”陈祉妍说。

陈祉妍介绍,在情绪觉察的基础上进行情绪调控,最常用的技能是分心术。“一件事情如果越想越烦,就去做点儿别的事情,让自己分心。不要在烦闷的事情上钻牛角尖,让自己陷入痛苦。”

认知重评是心理学家最为推荐的一种情绪调控的方法。“就算让自己分心,烦心事也还在那里。如果对这件事认识没有提高,再想起来还是会烦躁。”陈祉妍说,“认知重评指的是一个人的想法产生了调整,对一件事能够重新认识,重新评价。比如说原来认为非常糟糕的事情,调整想法后看到有坏的一面,也有好的一面,情绪就会得到缓解。这是情绪调控最科学的方法之一。”

人际支持是很多人在日常生活中都会很自然用到的调控情绪的方法。有些人一有烦恼就会跟别人倾诉,请人帮忙支招儿,有些人会跟朋友喝酒吃饭,这些都有助于情绪的缓解。但也有些人会憋在心里,缺乏向人倾诉或找人陪伴的渠道,这些人缓解情绪就很困难。

陈祉妍指出,在寻求人际支持方面,研究生群体有着特殊之处。对一般人群而言,最强的人际支持往往是亲人和朋友,但是对研究生来说,最强大的支持来自导师。研究生与导师的关系是影响其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陈祉妍在调查中发现,导师跟学生沟通的频率越高,学生对师生关系的满意度也就越高。总体而言,大部分学生对一周一次的沟通频率比较满意。导师带的学生比较少,跟学生的关系就会相对更紧密。当一个导师带十几个甚至几十个学生时,学生从导师那里得到的指导和交流就会少很多。

加强对研究生群体的心理健康教育和支持

通过此次调研,陈祉妍感到,研究生群体的心理健康支持非常不足。“在很多高校,学生心理健康中心的核心服务群体是本科生,对研究生特别是博士生来说,宣传和支持都是不够的,比如有的学校会组织本科生在入学之后去参观学生心理健康中心,让学生对中心有一定认识,多一点亲切感,需要求助的时候更容易来这里求助,但是这项工作常常不一定覆盖到研究生,特别是博士生。”

陈祉妍进一步指出,本科生往往在公选课可以选修心理健康课,有些学校还把心理健康课定为必修课,让所有学生都有机会接触一些心理健康的基本知识,这是提高心理健康素养的有效途径。但是对研究生,尤其是博士生,大部分学校并没有开设心理健康课,有些学校不固定地开设,也是自愿选修。但其实心理健康课是有必要普及到每个人的。所以必须加强研究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心理健康素养。

此外,陈祉妍认为对导师也需要做更多的支持和培训。她介绍说,中国科学院越来越重视对导师心理健康培训,近十多年来,对新导师都会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培训,陈祉妍希望,未来还能进一步增加对导师的培训课时,对导师进行更加深入的培训,让导师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动向有一定的识别能力。当学生出现心理问题时,导师能够意识到,及时让专业人员介入。另外,导师还需要了解青年心理发展的特点,并且学习管理心理学的技能,以便更好地理解研究生,给他们适当的支持,更好地引导和帮助研究生。这些工作的落实就需要高校甚至高等教育相关部门制定更明确的制度和流程,也要配备一定的经费和人员。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夏瑾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21年04月13日 08 版 【编辑:张楷欣】

郑重声明:本网站所有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交易和服务的根据,如自行使用本网资料发生偏差,本站概不负责,亦不负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