胜利村“胜利”了,丰收村“丰收”了 【广西双拥行】家庭国防教育示范基地展示爱国拥军“石窝事迹” 刚下飞机,日本记者感慨:中国防疫竟做到这地步 【广西双拥行】广西贵钢集团:传承“红色基因”,多形式开展“双拥”工作 交通运输部:国内客运量恢复近六成 货运量连续三个月正增长 【广西双拥行】广西柳州市退役军人创业孵化基地:打造退役军人创新创业新模式 【广西双拥行】广西石窝镇:践行“让军人成为全社会尊崇的职业” “基建狂魔”又现身了!福建龙岩大桥完成世界首例二次转体 【广西双拥行】广西贵城街道退役军人服务站:“一站式”打造“老兵之家” “我手上还有单,火灭完我就走了” 爸妈子女配偶能用你的医保了?职工医保将迎重大变化! 【广西双拥行】广西贵港市军粮供应站:为驻军提升优质服务和后勤保障 @西昌卫星发射中心,那些清华学子过的怎么样啦? 财鑫闻|A股“爆炒”过后“急流勇退”,后市怎么走? 上一站大凉山,下一站清华北大! 罕见!红色预警!“巴威”来了,直奔东北! “叔,我给你照张相吧!” 张定宇:病毒虽然新,应对它却不陌生 一盘普通的凉拌黄瓜,却是他们“金贵的状元郎”→ “我是协和医院的护士,我来!” 【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龙凤村盛开“小康花” 教育部回应部分高校一刀切“封闭管理” 交通部调查长江口两船碰撞致9死5失联事故:砂石料船“套牌”逃避监管 【广西双拥行】 广西河浪村板盆坡:“农村公寓”记乡愁 “崇文尚武”拥军情 【广西双拥行】广西贵港市荷城初中:注重国防教育 抓好双拥工作 【广西双拥行】采访团到广西柳州市军事博物园参观 【广西双拥行】广西柳州军用供应站:让子弟兵们感受浓浓军民鱼水情 自然资源部发现并制止8起涉嫌违法填海及用岛案件 回望40年,中国经济特区为什么行? 教育部:中小学学生近视率半年增加11.7% 统计局:去年全国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增长12.5% 中国科研人员选育出高产叶片专用型芝麻品种 一城绿色满城情:山西晋城建设绿色宜居生态新城纪实 教育部:将增设中医疫病课程 强化中医药防疫人才培养 教育部回应高校封闭管理:非必要不外出 科研人才评价改革如何“立新” 交通运输部:长江口两船碰撞起火事故正在调查中 “南苏电厂为印尼火电发展树立了典范” 中国天文学会发布第二批火星地形地貌中文推荐译名 统计局:我国科技经费投入规模稳步增加,结构持续优化 《深圳经济特区个人破产条例》拟于明年3月起实施 寻找河南籍英烈的亲人:从未忘却的英雄 美国国务院宣布对多名涉及南海人工岛建设中国公民实施签证限制 王毅同荷兰外交大臣举行会谈:相互开放要在后疫情时代加以弘扬 让下属“看着办”不是担当作为的正确姿势 存款总量破千亿元 江阴银行上半年实现净利4.08亿元 人民币汇率破6.90大关 创7个月新高 对一篮子24种货币持续第3周走高 受益5G基站建设 沪电股份上半年营收净利同比双增长 货币政策“三个不变” 以确定性战胜不确定 中国食品上半年实现净利5.6亿元 加速向数字营销转型升级
您的位置:首页 >国内 >

胜利村“胜利”了,丰收村“丰收”了

2020-08-27 12:45:30来源:科技日报

◎ 科技日报记者 陆成宽 杨仑 史俊斌

7月的秦岭,层峦叠嶂,满目青翠。走进陕南,就走进了绿水青山的怀抱。过去,尽管这里风景无限好,但仍有不少百姓守着绿水青山受穷,抱着“金饭碗”讨饭。

为了把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近年来,当地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产业,让乡亲们在家门口吃上“旅游饭”、鼓起钱袋子。

胜利村的杨先飞“胜利”了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用这句诗来形容陕西省安康市石泉县饶峰镇胜利村的自然环境再贴切不过了。地处秦巴山区腹地的胜利村,曾经是远近闻名的后进村。但凭借得天独厚的自然禀赋,现在的胜利村已经成为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

38岁的胜利村村民杨先飞,曾是建档立卡贫困户。如今,他的日子过得有模有样,自己一人在村里的景区工作,不仅撑起了一家6口的花销,而且一年下来还能存3万多元。

“现在一个月工资4600元,加上土地流转收入和合作社分红,一年能挣七八万元钱。”谈起现在的收入,杨先飞的脸上不自觉地流露出笑容。

几年前,杨先飞想不到会有现在的好日子。那时,他在广东的工厂里当保安,一个月2000多元工资,除去开销,一年到头也挣不了几个钱。父亲身有残疾,母亲生病,家里的经济状况让杨先飞看不到希望。

2014年可以说是杨先飞命运的转折点。

石泉县“能人兴村”战略实施以后,这一年,返乡创业能人杨卫东担任了胜利村党支部书记。他依托自己的企业,围绕胜利村的历史文化,打造了饶峰驿站景区,由此开启了胜利特色旅游村的崭新篇章。

作为贫困户,杨先飞被优先招工到了饶峰驿站。刚一进站,杨卫东就告诉他,要想脱贫,就必须学习真本事,把自己培养成一名有技术的产业工人,只有这样才能拿高工资。

对于这个叮嘱,杨先飞始终牢记于心。他踏实肯干,学电工、水工,管场务,很快就成长为饶峰驿站的技术骨干。没多久,杨先飞被提拔为饶峰驿站厂务部厂长,负责饶峰驿站的水电、后勤管理。

对于现在的生活,杨先飞很知足。“将来还想在城里买套学区房,让小孩接受更好的教育。”杨先飞乐呵呵地说。

“如今的胜利特色旅游村已经成为石泉县乡村旅游的一张靓丽名片。正是村里的绿水青山,为老百姓带来了金山银山。”杨卫东感慨道。

丰收村的朱西明“丰收”了

除了在旅游景区直接就业脱贫致富,还有人被旅游业带动致富。

朱西明家在陕西省商洛市镇安县青铜关镇丰收村,55岁的他曾是下井挖煤的一把好手,如今是发展农家乐的致富带头人。

地处秦岭南麓的丰收村虽然名为丰收,但以前却从未“丰收”。村里608户中有277户为建档立卡贫困户。“一条大沟,两座大山,吼一声互相都能听得清,走起路来大半天。出门打工下煤窑,运个东西肩扛背驮。”丰收村村民如此形容往日的生活。

从20岁开始,朱西明就背起行囊,走上了外出下煤窑的道路。辗转山西、陕西两地,他做了近30年的煤矿工人。辞职之前,朱西明在煤矿一个月也能挣四五千元,生活过得蛮不错,还在家乡建起了两层小楼。但是,一次体检让他下定决心,辞职回家。

“2015年年初,在矿上体检时,我被查出来有轻微的尘肺病。我当时心想,如果再干下去,以后挣的钱都不够看病的,就下决心不干了。”说话间,朱西明握紧了拳头。

碰巧的是,回到家乡,朱西明就赶上了当地的乡村旅游热潮。依托旁边的塔云山景区和童话磨石沟景区,朱西明利用自家的小洋楼办起了农家乐。

由于来往游客众多,朱西明的农家乐刚一开张就火了。“现在平均一天可以接待三四十人,最多的时候一天接待过100多人。在家门口开农家乐比出门打工强多了,现在一年能挣十来万元。”朱西明乐呵呵地说,“最重要的还是身体变好了。”去年下半年,朱西明还花了十四五万买了辆SUV。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近年来,我们全力推进童话磨石沟4A级景区创建工作,既留住了绿水青山,又蹚出了一条致富路。目前,全村已实现稳定脱贫269户856人,旅游及相关产业带动500余人就业,实现户均增收4万元。”丰收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张健说。

相关链接:

科技支撑,柞水“小木耳”闯出“大名头”

搬出大山,搬进幸福生活

缙云山颜值大升级,曾经的“巴山”变“金山”

来源:科技日报 文中图片由作者提供

编辑:张爽

审核:王小龙

终审:冷文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