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濮阳新闻 >

“藏粮于技”的濮阳实践

2020-05-20 16:02:37来源:河南日报客户端  字体:大

1589937425990752.jpg

5月17日,南乐县梁村乡后翟村关良种植专业合作社的麦田里,一个个半固定式喷灌头像“卫士”耸立其中。“合作社拿出700多亩土地,安装了智能喷灌系统和渗灌系统,可根据小麦需求规律、土壤水分、土壤性质等条件,进行定时定量灌溉。”据合作社负责人张关良介绍,这种“智慧水肥”带来的小水喷灌,能有效降低麦田湿度,最大程度减少小麦病虫害,还能在小麦灌浆期到成熟期有效帮助增产。

“智慧水肥”是南乐县生态农业信息化系统工程的一部分,也是濮阳市落实“藏粮于技”战略的真实写照。作为我省重要的优质粮食生产区和商品粮生产基地,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充分挖掘土地、种子、肥料、技术等生产要素潜力,是濮阳“扛稳粮食安全”的一块基石。

在南乐县杨村乡许庄村,300余亩的麦浪格外出挑。麦苗一席一席地种,整块整块地排,却“高低胖瘦”各有不同。“这里包含118个通过审定的小麦品种,3000多个小麦品种、品系。”河南民兴种业有限公司负责人王俊兴说,这片区域既是国家级、省级优质小麦品种展示区,也承担着小麦新品种的播量试验和栽培试验工作。

“一个好种子,对小麦增产增收至关重要。”在王俊兴看来,相似的麦苗有不同的“锚点”,“麦穗大小、抗倒伏能力、成熟周期等,都要从种子开始考量。”王俊兴和他的团队多方收集种质资源,精心组织杂交繁育,扎根田间观察试种,最终使“濮兴5号”面世推广。

“濮兴5号”较对照品种增产5.96%,填补了濮阳市自十多年没有国审品种的空白,成为该市10万亩良种繁育基地、18个自主培育优良品种的“排头兵”。经过10年培育期的“濮兴5号”,为全国200多个县带去了高产;而王俊兴考虑的,也来到下一个10年,“种子的千粒重每增加1克,一亩地就增产25斤。我们立志让新品种的千粒重最低增加5克。”

1589937459809356.jpg

从种到收的各个环节,同样离不开技术的参与。“结合主推粮食作物品种特征,推广‘最适’种植模式、‘最少’药肥用量、‘最省’人工投入、‘最大’综合效益的绿色高效生产模式。”濮阳市农业农村局植保站站长寿永前解释说。

位于清丰县六塔乡的顺丰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正在为六月麦收做准备。负责人晁代超来到田间的虫情测报灯前,刚把过去一周诱捕到的害虫铺到地上,就碰上县植保植检站站长董彦防。

“原来俺们种地,不见虫不打药,不见病不打药,还总怕药打少了。”晁代超说,跟过去不同,通过分析病虫害情况,植保站统一提供药剂量和药剂配方,统一时间喷药防治。“统防统治实现了农药减量却增效控害。”据董彦防介绍,清丰县是我省最早一批实施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的地区,通过专业化服务组织包办、代办、托管等形式,科学防控被普及到各个种植合作社、种粮大户和小农户。

“打药时,最早是背桶子、扯带子;后来有了打药车,又压了麦子。”晁代超的另一个烦恼,也是董彦防帮着解决的,“技术人员根据机器改了麦垄的宽幅,车轱辘正好能走,碾压率一下降到千分之四。”农机农艺的融合,让农民在粮食作物的关键生产环节吃下节本增效的“定心丸”。

“今年亩产大概能到1200斤。”憧憬着丰收的景象,晁代超的嘴角漾起笑纹。(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王映 张晓静 通讯员 冯云丽 周冰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