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社会积极评价中国最新经济数据 石家庄:新发生病例主要来自隔离点 在用隔离点458个 中国驻美大使馆推特账号被封 外交部:希望推特公司不要双重标准 去年全国居民对社会治安满意度达83.6% 山东栖霞金矿事故被困人员饮食逐步恢复正常 河北廊坊市域内交通放开 仍严查进京入市通道 新年首场水星大距24日上演 日落后可睹水星“芳容” 王毅同哈萨克斯坦副总理兼外长特列乌别尔季通电话 突出地方特色 西藏推进立法保护生态文明建设 疫苗生产带火药用玻璃,做强产业还需持续发力 江西万载县原书记胡全顺严重违纪违法被“双开” 什么情况下应去发热门诊就诊?江西三甲医院副院长释疑 联合国审议澳大利亚人权状况 中国代表提5条建议 中国官方公布五起论文涉嫌造假调查处理结果 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举行第八十二次委员长会议 听取有关草案和议案审议情况汇报 栗战书主持 中国宋庆龄基金会赴贵州捐赠御寒新衣 中国捍卫国家利益的决心坚定不移 北京顺义:社区(村)原则上只保留1个出入口 快递外卖人员不得进楼 江西加强进口冷链食品监管 严防因冷链食品引发新疫情 黑龙江:2020年GDP为13698.5亿元 比上年增长1.0% 山东栖霞金矿事故救援进展:5中段被困矿工转场4号钻孔处 建议线上软件设置老年人专属模式 生态环境部:杜绝“大跃进式”造景 遏制生态修复形式主义 重创与复苏:疫情下的国际贸易面面观 北京市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开幕 聚焦“十四五”规划实施协商议政 北京大兴区基本完成全员全域核酸筛查 海淀区筒子楼常住人员核酸检测均为阴性 欧美同学会第七届理事会会长陈竺:引领留学人员切实担负起新时代赋予的新使命 从救护车到奶茶 中国红基会已向河北支援逾2000万元物资 长三甲系列火箭今年发射预计超10次 多型火箭联手开启空间站建设 王毅同乌克兰外长库列巴通电话 疫情当前,减少人员流动是最大的保护 来(返)赣人员如何流动?江西官方回应 2020年青海CPI同比上涨2.6% 高于全国平均水平0.1个百分点 综合消息:山西山东新增外省输入病例 近两月10省份出现本土确诊病例 京哈高铁今全线贯通全程最低票价550.5元 外国驻渝领事官员看重庆“两会”:见证发展 寻觅机会 北京市政协委员建议立法规范人脸识别技术应用 天津入境病例中首次检出英国发现的新冠病毒变异株 自然资源部通报22宗违法占用耕地建设“大棚房”问题 西藏检察机关批捕刑事犯罪数降近三成 加强监管 化妆品监督条例施行30余年后首次修改 石家庄新发病例主要来自隔离点 隆尧新一轮全员核酸检测均为阴性 我国自主核电站神经中枢“和睦系统”已应用于国内15台新建机组 江西抚州人民政府副市长方百春被“双开” 北京新冠疫苗生产“加速度” 科兴二期生产车间2月投产 上海发布《疫情防控市民心理疏导16问》舒缓民众焦虑与担心 哈尔滨市即日起组织市民进行核酸检测 深化标本兼治 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 江西织牢疫情防控网络 核酸检测能力日检测量达39.49万份 春节怎么过?专家:守牢农村防线、“高风险”统一标准
您的位置:首页 >新闻 >

国际社会积极评价中国最新经济数据

2021-01-22 09:33:06来源:人民日报

“有力提振全球经济复苏的信心”

——国际社会积极评价中国最新经济数据

中国国家统计局日前发布的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首次突破100万亿元大关,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2.3%。接受本报记者采访的各国人士对此给予高度评价,多家外国媒体纷纷关注和报道,认为在新冠肺炎疫情重创全球经济的背景下,中国经济率先复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给国际社会带来重大利好和信心,为推动全球经济复苏和发展注入新动能。

“这是一份令人振奋的经济发展成绩单”

“中国2019年人均GDP突破1万美元大关,2020年GDP突破100万亿元人民币。中国经济在人均和总量两方面接连实现历史性跨越,具有里程碑意义。”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资深经济事务官员梁国勇表示。中国成功使8亿多人摆脱贫困,对全球减贫的贡献率超过70%。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连续多年稳居第一,近年来达到30%左右。2020年,中国成为唯一实现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对世界经济的贡献进一步提升。

美国《华尔街日报》网站刊文指出,中国经济从疫情中强劲复苏、实现增长,凸显中国防控疫情取得的成就。当大部分国家的制造业因为疫情陷入停滞时,中国率先复工复产,从而能够大量生产并出口医疗物资和居家办公设备。

美国消费者新闻与商业频道文章指出,外国投资者对中国的兴趣日益浓厚。过去几年,中国快速增长的经济和巨大消费人口吸引众多国际消费品牌、汽车制造商和金融机构来华开展业务,而中国放宽外资准入推动了这一趋势。

英国路透社报道说,2020年第四季度,中国经济加快发展,增速超过预期。2020年,中国GDP比上年增长2.3%,是全球唯一实现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中国采取严格措施遏制病毒传播,从而更快控制疫情。与此同时,政府实施了得力措施,国内企业加速生产,为许多受疫情困扰的国家供应物品,也有助于促进经济增长。中国庞大的制造业将继续保持增长势头。

意大利《24小时太阳报》的报道称,中国成功控制疫情,并率先实现经济复苏,尤其是2020年第四季度的GDP增长率为6.5%,让人印象深刻。

“这是一份令人振奋的经济发展成绩单。”日本中央大学教授梶田幸雄认为,正因为中国经济高质量复苏,在中国的外资企业收益也不断增加。过去一年,中国对外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2020年版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进一步缩减,提高了服务业、制造业、农业等领域开放水平。“中国经济的亮眼表现,不仅表明中国经济总量迈上新台阶,也意味着中国经济更有含金量,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中国经济发展前景将更加光明。”

“展现了中国促进国际合作、推动互利共赢的诚意和行动”

泰国前副总理功·塔帕朗西表示,中国经济拥有更坚实的综合实力,能够实现平衡、可持续的增长。中国制定了未来发展蓝图,继续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引擎。“作为一个负责任大国,中国努力将自己的发展红利分享给其他国家,从东盟各国到全球各地,中国在积极带动各国的进步和发展。”

梁国勇认为,中国经济面对疫情冲击表现出很强的韧性。宏观上看,中国经济在保持稳健的货币政策、避免“大水漫灌”的情况下实现了有力复苏。国际经贸层面,在全球贸易和国际投资大幅萎缩的背景下,中国货物进出口总额创历史新高,实际使用外资保持增长。中国经济表现出色,增强了中国市场对外企外资的吸引力,国际资本持续涌入,重大项目接连落地。

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的报道称,汇丰经济研究亚太区联席主管范力民在研究报告中表示,中国经济发展为其他地区市场的增长奠定了基础。例如,中国在基础设施领域投资增加,给注重对华出口的韩国和日本等国带来实惠。

肯尼亚《星报》发表学者恩德格瓦的评论文章,认为中国经济迅速恢复,坚定了世界对中国生产能力和经济韧性的信心。文章强调,中国几乎是工业领域各行业的一站式供应商,在汽车、IT、技术、电信等领域处于领先地位。世界各国和企业信任并需要中国产品。

“当前中国经济形势稳定向好,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基础,也有力提振全球经济复苏的信心。”坦桑尼亚《卫报》国际版主编本杰明·麦格纳表示,进入新的一年,博茨瓦纳、刚果(金)成为新签署共建“一带一路”谅解备忘录的非洲国家,非洲国家在共建“一带一路”中分享到中国的发展红利。“在坦桑尼亚,中国企业承建的达累斯萨拉姆港改扩建工程、乌本戈立交桥等项目顺利推进,展现了中国促进国际合作、推动互利共赢的诚意和行动。在中国的努力下,越来越多国家享受到全球化和多边主义的成果。”

在塞尔维亚国际政治经济研究所“一带一路”地区研究中心主任伊沃娜·拉杰瓦茨看来,中国通过实施一系列新举措不断扩大开放,加强与各国贸易投资对接,为世界经济发展提供新机遇,给阴霾下的全球贸易复苏注入强劲动力。中国的营商环境更加开放包容,让越来越多的国家和企业搭上了中国发展的“快车”,共享发展红利。通过共建“一带一路”,匈塞铁路、波尔铜矿等中企参与的项目,加快了塞尔维亚复工复产,促进了基础设施的改善,增加了抗击疫情期间的就业机会和收入,是互利互惠的体现。

“我们对中国市场的未来发展充满期待”

比利时赛百思中欧商务咨询公司首席执行官弗雷德里克·巴尔丹经常到中国考察商机。他说,比利时以及欧洲其他国家的很多企业家最近向他咨询,希望能到中国投资,或者寻找中国合作伙伴。他们都高度肯定中国经济的表现。“中国经济保持长期向好的趋势,展现了强大的韧性以及中国经济政策的稳健和有效。”巴尔丹表示,中国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努力建设创新型国家,以互联网经济为代表的新经济形态迅速崛起,为其他国家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提供了借鉴。

希腊学者、中国问题专家佩拉·卡尔帕索塔基表示,中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取得的显著成效,给国际社会留下深刻印象。中国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大力提振国内市场需求,扩大对外开放,促进产业转型升级,为未来中国经济发展提供强劲动力。

梶田幸雄表示,中国率先复工复产,坚持全面推进改革,坚定不移扩大对外开放,取得了一系列令世界瞩目的发展成就。GDP突破100万亿元为中国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意大利通讯社刊发报道,2021年是中国“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中国更加重视在科技方面的投入,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保持经济发展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同时,中国也将更加积极地融入全球市场。

梁国勇表示,中国经济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离不开开放包容、合作共赢的发展理念。“中国庞大的市场和大量的对外投资为各国提供了重要机遇,中国发展的宝贵经验值得借鉴。”

德国宝马集团大中华区总裁兼首席执行官高乐表示,2020年中国在抗击疫情和恢复经济方面都取得显著成效,“中国经济的超强韧性、消费升级趋势,以及中国在电动化和数字化领域的创新,都让我们对中国市场的未来发展充满期待。”

(本报北京、华盛顿、布鲁塞尔、罗马、东京、约翰内斯堡、柏林、曼谷1月21日电记者杨迅、吴乐珺、任彦、叶琦、刘军国、吕强、花放、孙广勇) 【编辑:叶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