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科技 >

科学企业家丨科学家创业难成功,90后创业者用实力回击

2019-11-30 10:04:53来源:亿欧

翻开中国当代史,一群不甘现状、敢于折腾的人总是走在时代浪潮前端。在物资短缺的八十年代,柳传志、王石等“倒爷”群体抓住了物资生产与流通的机遇,赚得了第一桶金;在“下海”经商盛行的90年代,捧着铁饭碗的国企职工和公务员抛弃安逸、进军商界,成就了留学导师俞敏洪、地产大亨潘石屹等。

在互联网刚刚启蒙的90年代中期,技术宅抓住了技术红利,成功化身成为百度、网易、腾讯、阿里等巨头背后的科技大佬。自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提出以后,模式创业热度下降,硬科技创新渐渐成为主流。

从1到10,实验室到市场并不简单

在科技创新的浪潮下,学历背景、产业经验成为投资人选择项目的重要标准。一夜之间,创业主导权交给了科学家,中科院、北大、清华以及海归精英纷纷走出象牙塔,投身创业大潮。

师从山世光教授、博士毕业于中科院计算所的刘昕,做了一个大胆且自信的决定,2016年,刘昕与其老师一同创立中科视拓。

2016年,人工智能尤其在计算机视觉领域的创业风潮已经接近顶峰,商汤、旷视等公司在市场上的声量渐盛。这个时候选择创业会面临着潮水褪去的风险,刘昕当时的想法是:“我们的学术积累已经达到了临界点,可以实现规模化的产业化应用。”

刘昕的自信并不是盲目的,中科视拓的创始团队是来自山世光研究员和陈熙霖研究员共同领导的中科院计算所智能信息处理重点实验室和视觉信息处理与学习研究组,技术实力强是毋庸置疑的。除此以外,华为、荣耀手机已经使用了他们团队的人脸识别算法,技术落地方面也有了经验积累。

不过,将实验室的技术成果推向市场,将一个个算法、一行行代码变成产品并不简单。以前只需静下心来搞科研,但创业者便需要关心产品是否能够满足客户需求,客户是否满意等事情。因此,哪怕是算法提供商也需要和硬件、软件、系统集成等多方合作伙伴打交道。

三年下来,中科视拓已经在军工、教育、新零售、金融等四大领域应用落地。回顾最开始选择赛道的时候,刘昕告诉亿欧科技:“军工领域对科学院体系出来的公司有着天然的信任感,这是我们在选行业时的直觉。”其实,这种天然的信任感源自于对其技术的信任。中科视拓在多模态感知技术的积累可以为军工单位实现无人机通过高分辨率航拍摄像头对地面目标进行实时检测和识别。

在教育领域,一方面,中科视拓在中小学开展AI课程,为其提供配套平台及教具。另一方面,中科视拓在构建智慧校园做了大量工作,例如校园考勤、智慧食堂、智慧阅卷等案例。科学家创业带着优秀的技术基因走向市场的确很容易得到市场欢迎,难道优等生进入商业便会一帆风顺吗?

智慧校园的落地项目

智慧校园的落地项目

技术是硬科技创业门槛,那么科学家创业门槛是什么?

几年前,人工智能被看作是最性感的创业领域之一。近两年,5G、物联网、半导体、区块链等行业逐渐热闹起来。不过,这些领域创业有着一个共同点,即技术门槛高。因此,带着金光闪闪的学历与令人羡慕的从业经历的大学教授、名校博士生及海外精英们,成为了硬科技创业的主力军。

技术是硬科技创业的核心领域,很多来自产业界的创业者最头疼的事情便是如何保持持续研发能力。来自学界的天子骄子,有着多年的技术沉积,可以轻而易举跨过大多数创业公司的第一难关。不过,创业这门课也会让曾经的学霸们倍受挫折。

很多初创公司尤其是学界出身的公司在成立两三年后,他们最大的难题便是如何将产品推向市场,中科视拓在产品走向规模化的过程中也曾遇到过困难。

刘昕与团队成员去深圳购买闸机时,便真切地感受到社会的复杂。这次中科院的背景给他们带来的不再是便利,当他们介绍自己是中科院出来的团队时,闸机厂商给他们报价在10万左右。实际上,标准化的闸机在1-2万之间,好一点的3-5万之间。

回忆创业路上的挫折,刘昕开着玩笑说道:“如果告诉别人我是博士毕业,人家就给我10万,如果我说,我高中毕业就出来混了,大家就会报出原始价格。所以,当你发现自己要去面对这样的商业市场时,便需要放空自己。”

对于博士出身的刘昕来说,几次摔打反而让他更加成熟。购买闸机的事情让他发现公司在供应商管理方面存在着巨大缺失,也让他逐渐调整了自己的心态。在过去三年里,刘昕带着团队逐渐向商业化方向转变,重视销售也是他们积累的重要经验。与此同时,刘昕告诉亿欧科技:“如果完不成商业化思维的转变,那么这家公司很可能会成为一家小众的技术公司,即便有一些合作非常紧密的客户,也无法形成规模化市场。”

很多技术型公司往往“技术老大“,销售处于弱势地位。当规模不断扩大、市场不断拓展,公司业务需要变现支撑,销售重要程度也在慢慢提升。进入公司发展后半程的中科视拓正在逐步建立销售文化,让客户需求牵引企业向前运作。

AI进入下半场,不作死、练内功的企业才能成为幸存者

在刘昕看来,不仅公司进入到后半程,AI行业也进入了下半场。上半场,人工智能在安防领域的市场化较为成功;自动驾驶在技术方面有了很多突破,但最终产品还未成型。人工智能的下半场将会有更多场景涌现,如何在新兴场景中形成规模化盈利,这是每一位创业者都在思考的问题。

面对这样的行业现状,刘昕的想法是:“想要成为市场的幸存者乃至成功者,选择比努力更重要。我们的选择是深刻地与行业结合、回答行业问题、解决行业痛点,将AI技术真正落地到具体的行业场景中。”

技术落地垂直行业路径很重要,一种路径是选择做大,每个细分场景也会做;另一种路径是做深,把一个场景做透。中科视拓选择后者,练内功、在细分行业做增长。例如,教育领域,中科视拓只做智慧校园和AI教育两件事。据了解,中科视拓已经在南师附中树人学校开设“人工智能进课堂”系列课程,还与天津大学联合建立AI实验室和教学平台。

在落地成熟领域做深、做透,有前景的领域大胆尝试。在金融领域,中科视拓专注于人脸识别和情绪识别两件事。尤其在情绪识别领域,不仅仅需要更加精确的面部关键点定位技术,同时背后也有复杂严谨的计算分析作为支持。中科院计算所的团队专门研究情感计算,从而实现人工智能从感知到认知的跨越。

在零售领域,很多技术公司都在尝试,由于技术尚不成熟,因此“雷声大雨点小”成为新零售行业最常见的状态。刘昕认为:“现阶段的新零售还缺少杀手级场景,但从长期来看,新零售领域仍有广阔市场。”在新零售领域,中科视拓围绕着“降本增效”这一核心,为学校食堂提供人脸结算的解决方案,解决食堂排队等餐、外来人员吃饭等问题。

为了迎接技术规模化应用落地的时代,每家公司各显神通,构建行业生态是最为常见的一种形式。对于初期公司来说,融合生态是最好的方式。中科视拓便采取这样的方式,与此同时,它也在为打造生态体系做准备。

云智中心

云智中心

中科视拓推出的“云智中心”,提供了从硬件算力、软件平台到应用场景的人工智能生产的全流程服务。该平台打通了数据到算法再到应用场景整个流程,让更多行业以更低的成本、更高的效率使用AI技术,以实现AI在各个场景规模化落地。

人工智能技术被视为掀起新一轮信息革命的技术,而掌握前沿技术的科研人员下海经商却败多成少?做好角色转换、调整心态、用企业家思维思考未来,科学家依旧能够玩转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