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O信披“挤牙膏”或让企业输在发展起点 近10亿元大单资金涌入医疗美容板块 10只潜力股年内获机构密集调研配置优势显著 沪指进入震荡反弹阶段 后市投资机会怎么看? 厘清社交平台理财边界 给新基民更多“小确幸” 央地落实“双碳”目标路线图渐明 我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投资持续增长 后续高质量发展锚定四大方面 百亿级私募今年来半数亏损 抗跌产品坚持绝对收益“打法” 贵金属板块再次走强 业内对未来走势存明显分歧 破局“159”现象 做市商制度 实现期市重点商品全覆盖 3月19日四大证券报精华摘要:社保基金提前“埋伏”贵金属股 机构看重通胀逻辑下的交易机会 个人短期健康险赔付率首次披露 较国际市场总体偏低 招商基金王奇玮:捕捉优质商业模式投资机遇 社保基金持仓新动向:新进6股 23股连续持有超4个季度 35个城市68家银行定存平均利率连涨 5年期定存利率比3年期还要低 稳外贸“跑”出加速度 中欧班列连续10个月单月开行千列以上 中国人寿终止定增万达信息 1.77万亿元新增专项债额度已下达 前2个月证券交易印花税增逾九成 不法分子“盯上”数字人民币 律师建议消费者提高反诈意识 校园贷“刹车” 已发放贷款原则上不进行展期 美联储嘹亮“鸽声”难抚市场担忧 鹏华基金陈璇淼:股价增长有业绩支撑才值得跟随 创新融资合作框架 国际性“一带一路”专项投资基金发展迅猛 北京金融法院正式成立 将着眼三大任务 嘉实基金张金涛:降低今年A股收益预期,但结构机会仍丰富 险企延伸产业链 跨界布局大健康 百亿元级私募增至75家 8家年内收益率超10% 探营90后买基金:从跟风“抄作业”到理财意识觉醒 社保基金提前“埋伏”贵金属股 机构看重通胀逻辑下的交易机会 今年各地密集出台楼市调控政策达110次 严查违规经营贷成“高频词” 金融支持碳中和 债券市场动作频频 “碳中和”站上风口 银行力推ESG投资 南方电网发布服务碳达峰碳中和工作方案 违规放贷息费过高 新网银行被银保监会点名通报 车险综改实施半年保费同比连降四个月 3月19日上市公司重要公告集锦:柏堡龙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被证监会立案调查 前2个月财政收入逾4万亿元 证券交易印花税同比增90.5% 央行连续14个工作日开展100亿元逆回购 利率不变引导市场形成更加理性预期 迷信线上“小白躺赚” 年轻投资者误成“韭零后” 把握趋势才能赢得形势,喜乐街糖水铺被看好的原因在这里 蒲象酒行众意路店盛大开业 发力连锁新零售 这本书,毛泽东看过不下100遍 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丨黎平会议:中央红军战略转变的开始 巴西人雷纳托:中国的抗疫体现了秩序与进步 北京以“两区”建设为引领 在更高起点推进改革开放 太火了!中欧班列需摇号订舱!什么情况? 聚焦航天员职业 中国载人航天互动科普展在北京开幕 为何几乎所有重点大学都开始办医学院?专家解读 长三角省市推进工业互联网一体化建设 中国仍处育种3.0时代 新技术或让中国种业实现弯道超车 徐贵相:一些国家的议员、BBC等一些媒体错信郑国恩 掀起一场政治造谣运动
您的位置:首页 >股票 >

IPO信披“挤牙膏”或让企业输在发展起点

2021-03-19 11:17:02来源:证券日报

张歆

春暖花开,招聘季来,求职者应聘的首要条件,应该是一份真实、完整、清晰的简历。在注册制维度下,拟上市公司谋求IPO,与现实中的应聘颇有些异曲同工——通过充分展示自己的优势与短板,与治理观、发展观一致的投资者达成估值共识,从而完成发行上市;或者,因未能达成双向选择而暂时离开。

近日,上交所在向券商投行发布的审核工作动态中提到,从2月份审核的案例来看,部分保荐人主动披露的意识不足,还存在“等着问”“挤牙膏”等情形,保荐工作报告等专业文件对发行人主要风险问题的核查及其分析影响等情况的披露不充分,保荐工作质量有待提高。

笔者认为,通过登陆资本市场,拟上市公司有望迎来发展新阶段,注册制的审核问询环节,是拟上市公司充分展示自身成长性,并获取合理市场响应的重要契机。但是,无论公司最终是否成功上市,发行人或保荐人“挤牙膏式”信息披露,都可能导致拟上市公司输在发展起跑线上。

第一,有质量的信息披露,是注册制维度下拟上市公司、保荐机构对市场承担的基本义务,也是对业务能力和公司治理的综合呈现。

注册制以信息披露为核心,践行市场化、法治化发展路径,信息披露的质量直接决定了拟上市公司与潜在投资者互动的有效性。简而言之,投资者作出符合本意的投资决策的前提,是拟上市公司真实、明确的信息披露;同时,投资者在对信息披露质量甄别的过程中,不仅可以了解公司业绩、潜力,还可以观察其治理结构的完善程度。

此外,笔者与多位投资机构从业者交流发现,机构投资者对于拟上市公司重要股东、董监高等关键少数的“人设”非常看重,而“可靠”与“能力”同为必备特征。

第二,“挤牙膏式”披露并不能真正隐藏风险点,更不可能化解风险点。只有充分的披露,才能在风险爆发的极端时刻,获得市场的理解与支持。

注册制审核系统已经上线两年,一线监管部门积累了更多经验,并进一步突出审核问询的重大性和针对性,对于复杂问题更是进行分解式问询,抽丝剥茧,形成问询“组合拳”。因此,部分拟上市公司或保荐机构规避实质性问询的谋划其实是难以实现的。如果多轮问询聚焦同样的问题,投资者对于拟上市公司回答准确性的信任度也可能下降。

更重要的是,新证券法实施以来,资本市场法治化进一步完善,对应的追责体系也更为立体、高效。充分的信息披露不仅是对投资者权益的保护,也是对拟上市公司、保荐机构相应事项的“免责”,契合“卖者尽责,买者自负”的公平原则。

第三,高质量的信息披露,能够多维度提升公司的发展质量,反之,将导致公司失去自我提升的关键契机。

对于上市公司、拟上市公司而言,资本市场的支持功能,不仅在于其资源配置的枢纽力,更在于其对于公司未来发展的引导力。

为了达成高质量的信披,上市公司需要努力提高经营业绩,这无疑促进其提升经营管理能力;需要提升治理水平,一股独大等痼疾将被整治;需要进行更高效投资者关系管理,能够有效向市场展示投资价值……这一切改变的受益人,都将是投融资两端的市场主体;而低质量信息披露伤害的,则是融资端企业的发展空间,投资端投资者的财富获得感。

“产品质量是企业的生命”,笔者认为,这绝不仅仅是生产领域的一句警示。在注册制维度下,拟上市公司IPO的信息披露也可以看作是对于自身全维度的质量展示,市场是否认可、如何估值、公司未来发展潜力等,在一定程度上正是“信披质量说了算”。

郑重声明:本网站所有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交易和服务的根据,如自行使用本网资料发生偏差,本站概不负责,亦不负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