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股票 >

廉价肉其实非常昂贵,代价包括疾病和生态、社会被破坏

2020-05-09 13:12:24来源:第一财经

如果没有菲利普·林伯里(Philip Lymbery)持续的追踪和写作,那些美妙的宣传广告背后的故事就很难呈现。在许多农产品广告里,奶牛总是毛色鲜亮,吃着纯天然食物,欢快地蹦跳在广阔的、绿油油的草地上;种植蔬菜的田地也很干净,伴着阳光雨露,鸟语花香。

而在《失控的农业:廉价肉品的真实代价》一书中,林伯里带我们看到的则是完全相反的景象,充斥着残酷、肮脏和低效。作者们试图用其描述警示人们:对整个农业体系进行调整,已经刻不容缓。

2011年,抱着深入了解集约化养殖的愿望,林伯里以记者的身份与《星期日泰晤士报》的编辑莎贝尔·奥克肖特(Isabel Oakeshott)一起出发,到世界各地展开暗访。根据各地对全球食品的影响程度,他们列出了要去调查的地点,其中包括英国、欧洲大陆、中国、阿根廷、秘鲁和美国。调查的结果是,林伯里斩钉截铁地宣布:“完全工业化的动物和植物生产对人、对农场动物、对地球都没有好处。所谓廉价肉的真相是,我们都必须为疾病和社会的破坏付出代价。”

集约化饲养场里悲惨的动物

“集约化养殖把动物关起来养,种植作物的过程使用大量的化学成分,这些作物大部分用来饲喂集约化养殖的动物。这是野生动物锐减的主因,也是自然世界崩塌的主因。”林伯里说。

他在书中描绘了一系列被集约化饲养扭曲的生态场景:

在美国加利福尼亚,一个被英国人视为超级集约化养殖方式榜样的地方,无边无际的杏树林里,没有鸟叫和蜂鸣,一片诡异的安静。远处的直升机打破了宁静,这是一架播种机,除了撒下单一作物的种子,它还撒下一种控制自然环境的化学物质。清洗液的味道卡在了林伯里的喉咙里,之后又渗入了他的肺。

在英国诺森伯兰郡的一个养鸡场,母鸡被关在跟A4纸面积差不多大小的笼子里,除了下蛋和活着,它们什么都干不了。

在中国河南一家知名的养猪场,林伯里看到的是臭气熏天的大湖,猪的排泄物让这个湖就快满出来了。让林伯里感到讽刺的是,这个地方还因其环境优良获得过联合国的认证。离此不远的一个中型养猪场里,10头怀孕的母猪被关在妊娠栏里,围栏比猪大不了多少,母猪都无法转身,更不要说拱着鼻子觅食了。

墨西哥一家大型奶牛场

“我们越来越清楚,现在是做出改变的时候了。如果想为子孙保留一个像样的地球,我们必须要改变生产食物的方式,而留给我们的时间已经不多。”

身为欧洲动物联盟(Eurogroup for Animals )副主席的林伯里,对动物的悲惨现状耿耿于怀。他花了不少笔墨描述动物的悲惨处境以及人们对动物的加害,最后又将如何传导到人类自己的餐盘。“从道德方面讲,集约化农场生产廉价肉类根本就是一种注定破产的制度”。

林伯里笔下的图景还远远不是虐待动物和环境污染的全貌。与许多调查报道的写作一样,林伯里在整个过程中面临许多阻挠——被记录到书中的这些资料已经是他费尽九牛二虎之力才得以保存的。他在中国的猪肉追踪之旅始于北京,在那里,他受到了政府的欢迎。但之后的境遇,很快打消了他的乐观情绪。潜入河南一家著名大型养猪场调查后,他们很快被旅馆的柜员收走了护照,理由是:警察要查看。随后,又有农场的管理者出面与他喝酒吃饭,一番周旋后,又带着他坐车到他们希望展示的地方转了一圈。在美国和澳大利亚的部分地区,林伯里同样遇到了不少阻碍。在那些地方,不经农场主人同意进行秘密拍照或录像是被国家法律禁止的。

人们吃肉过多,但质量很差

“集约化农业被推广为能为不断增长的人口提供大量肉食的生产方式,而事实上,这是非常浪费和低效的”,这是林伯里不断强调的主题。那么,如果放弃这种饲养方式,而重归有机、自然的饲养方式,肉制品产量是否会锐减?如此庞大的地球人口能否承担肉制品锐减带来的后果?

针对这个问题,长期以现代农业危机为调研课题的南京大学社会学院教授张玉林说,就现状而言,“很难满足人对肉的需求”其实是一种认识局限,无论从食物质量、人类健康还是动物福利而言,有机饲养应该都是一个理想的方向。

张玉林给出了这样一些数据:一个人一年需要的肉类大致在28~35公斤这一区间,多出的部分属于有害无益的“过度消费”。而现在,发达国家及中国的人均肉类消费已经远远超过这一数值,且不说美国已经达到了100公斤,中国城镇居民也达到了50公斤,乡村居民超过了40公斤,全国人均肉类供应量已达65公斤左右(包括进口部分),几乎是正常需要量的两倍,也比世界人均供应量多出了20公斤左右——而这个世界的人均供应量,其实也已经被发达国家和中国的数值大幅拉高了。

张玉林认为:“降低消费量,减少浪费,以质量替代多余的数量,在较大程度上是可行的,比如由一天吃两三顿肉改成两三天吃一顿肉,这对营养水平、生活质量只会产生积极影响。”而如果延续目前的消费量,“不可能得到美味、有机的肉类”。

林伯里在调查过程中亲眼目睹了集约化饲养造成的海量浪费。饲养场附近,都有一片片田野被用于种植粮食,但这些粮食不是供给人类,而是被运到饲养场,专供动物。他详细统计了世界范围内由粮食转化为肉类过程中造成的热量浪费——高达90%!

加利福尼亚的一家农场,四周一片寂静

张玉林也认同林伯里的观点。他说,在食物供给上,集约化养殖造成的严重浪费,已成为几乎所有生态学家、环境问题研究者的共识。其中的关键是,经过动物转化后,粮食中的热量和蛋白质丧失严重,鸡鸭肉的能量丧失至少在2:1,牛肉则高达7:1。而丧失的热量、蛋白质都是以土地和淡水资源的过度开发以及使用过量化学品为代价的。“就此而言,廉价肉实际上非常昂贵,只不过昂贵的部分未被大家充分认识到。”

林伯里为期一周的中国“养猪场之旅”,从北京出发,到河南、无锡调查,最后到上海坐飞机回英国。逗留在上海的短暂时间里,陆家嘴的空中步道、人满为患的麦当劳、肩挎LV的年轻女郎以及喝着星巴克的白领,都让林伯里不断联想到农村令人担忧的生态环境。他觉得,改变的动力并不在被绿藻覆盖的湖泊和局促的母猪妊娠栏,而是来自消费者对健康食品的选择。“投注在打造美丽天际线上的力气,要是有一小部分被用来改善动物福利,这世界上就会有数百万头更快乐的猪,以及更健康的人类。”

《失控的农业:廉价肉品的真实代价》

[英]菲利普·林伯里、伊莎贝尔·奥克肖特 著

人民日报出版社·三辉图书 2019年5月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