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财经 >

一名武汉社区志愿者的24小时:热血、辛劳与委屈交集

2020-03-14 13:11:38来源:第一财经

早上6点30分,闹钟还没响,陈林先醒了过来。简单洗漱后,他驾车来到武汉汉阳某小区门口,按照规定,他并不能进入小区,哪怕他是社区保障车队的志愿者。

陈林是湖北咸宁人,今年29岁。1月23日,武汉封城当天,东风出行号召员工自发做志愿者,为武汉约280个社区提供保障出行服务。陈林当时已经回到咸宁老家,不顾家人劝阻回到武汉,从1月24日投入工作,至今没有休息过一天。

一开始,陈林凭着一腔热血来做志愿者,时间久了,经历的事情多了,内心也有委屈。

做志愿者的辛苦和心酸,外界往往很难知晓。武汉封城50多天,民间积蓄了一些愤怒与怨气,社区工作人员和志愿者往往是民众情绪宣泄的第一出口。数日前,有一位经常投诉社区的居民前来体验网格员的工作,接了3个电话就不干了,称“这事压根就不是人干的。”

记者问陈林,是否想过退出。陈林回答说,的确有想过,“但是怎么办呢?这个药不买到,几天就可能死一批人,得有人做。而且一个社区也就10多个工作人员,其中大部分是女同志,大家每天都很忙。作为男子汉,能帮一点是一点。”

·1·

7点不到,糖尿病病人明晶走到小区门口。陈林下车给明晶量体温,确认体温正常后,驱车把他送到武汉市第一人民医院。抵达医院后,陈林迅速返回社区,接下一位要去武汉市第五医院做透析的病人。

一直到中午12点前后,陈林和他的同事,其他三名东风出行公司的志愿者都在重复这项工作。下午1点左右,早上第一批送到医院的病人结束治疗,陈林他们开始陆陆续续去医院把病人接回社区。

“有时候端着碗,一口饭还在嘴里嚼就出去了。”陈林说,接病人返回社区的工作一般在下午5、6点结束,有时候要持续到晚上8点,他自己平均每天要接送10个病人。

但有时候一些细节也会让他感觉“寒心”。

武汉最近一次更新通行证之前,社区可以给确有特殊需求(比如看病)的居民签发通行证、允许自驾外出。陈林说,有些患者和子女住在同一个社区,家里有车,但因为担心子女开车去医院不安全,便坚持让志愿者接送,这让他心里“有些不是滋味”,“他们平常看到我们都躲得远远的。”

还有一次,一位居民自称中风,请社区安排车辆送他去医院。陈林将这位居民送到了医院。不料第二天下午,当他从武汉亚洲心脏病院接两名心脏病人返回社区的途中接到社区的电话:“你昨天晚上送的那个病人,肺部呈毛玻璃状,今天确诊新冠肺炎了。”

陈林说他在接到电话后极度愤怒,因为当时武汉疫情的收治已经进入收官阶段,无论疑似、轻症还是重症都能得到有效医疗救治,他很难理解这位居民为何还要以中风的名义要求社区安排送医。他打电话问那位居民:“你肺不舒服,可以打120,有专业的救护车送你去医院。你说我一天我接触多少非发热病人,一些做透析的人免疫力本身就差,你这样是不是(可能会)害了好多人?”

·2·

病人完成治疗的时间并不固定。下午3点左右,社区居委会的工作人员开始打电话给车队,问哪台车目前是空的,这个时候的需求往往是买菜或者买药。

2月20日湖北省实施封门式管理后,居民买菜、买药的需求都要汇总到社区居委会,网格员统一去药店和超市集采,保障出行车队就要见缝插针地帮网格员去买药或者把菜运送回来。

买菜听起来很容易,却是个体力活。每次在超市买完菜,汽车后备箱、后排座椅塞得满满当当,后视镜的视线完全被遮挡。坐在副驾驶位置上的网格员,身上还得抱一堆菜。

陈林服务的是老社区,共有6000多户人,其中80岁以上200多人,60-80岁约有3000人。他们中有些不会使用团购软件,有些腿脚不便。陈林和网格员不仅要把菜运送到小区门口,有些还得一袋袋拎在手上送到单元楼铁门外。陈林说,老人多半会目送他们离开后,才下楼把菜拿回家。

有些时候网格员、志愿者也会因为买菜和居民发生争执,比如有些居民嫌菜不好、贵了,苹果的品种不对,要求退掉或者根本不收货。还有一些居民成箱成箱地买可乐、椰子汁等物品,大批量囤积型购物,网格员搬累了也忍不住会抱怨几句。

“我一天要送50几趟菜,你就不能忍一忍,非要在这个时候喝椰子汁吗?”一名网格员在社区微信群里抱怨。

疫情让方方面面都变得糟糕,包括人的情绪,身处其中的志愿者,需要面对的困扰和委屈也并非罕见。

3月初的一天晚上,陈林对记者说好想哭一场。当天他为一位老人购买999感冒灵,恰巧药店没有了,在药房药师的推荐下买了另外一种药。陈林说老人原本同意换药,但买好药之后老人却不要了,“拍桌子、捶门,指着鼻子凶我。”因为药品涨价、蔬菜涨价或者蔬菜品相不好,陈林和其他的网格员、志愿者没少受指责。

志愿者每天要运送蔬菜等物品几十家、次

·3·

2月下旬之前,买药也是个苦差事。

疫情发生后,武汉只有30家医疗机构和2个药店可以提供门诊重症(慢病)的购药服务。市民担心到医院去造成交叉感染,更愿意到药店购药,导致买药排队时间很长。

武汉实施“封门”政策之后,买药的流程变更为居民把病历本、社保卡和密码条交给社区,社区安排网格员和志愿者一起去药房购买。如此一来,虽然到药店的人少了,但是单个人员在药房消耗的时间变长了,因为他往往是带着30几本病历去购买。

有些药店的药可能品种不够齐全,网格员和志愿者在一个药店排队买到药之后,还得去其他药店排队。

2月的一天下午2点多,陈林和网格员排了5个小时的队,好不容易进了药店,发现有几种药该药店没有。当天晚上11点,陈林来到黄石路汉口大药房门口通宵排队,凌晨两三点钟实在困了,就躺在地上休息。在武汉的志愿者中,有过通宵排队等药店开门经历的并非陈林一人。

第二天早上9点多,陈林进入药店。买好38份药已经是下午1点,返回社区把药派发到各个小区门岗或者居民楼下,就到了下午3点多,陈林这才回家休息。次日早上,他依旧是6点半起床出勤。

2月24日之后,买药终于轻松了很多,一是武汉市重症和慢性病的药店新开了50多家,二是药店启用了预约系统。病历本集中送到药店,药店配好药之后打电话让社区去取,不再像以前一样需要长时间排队。

不少志愿者为居民在药店彻夜排号,累了就躺在地上休息

(应受访对象要求,陈林、明晶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