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生活 >

李劲堃谈“岭南美术变革精神如何赋能大湾区文艺创造活力” :“变革”是对岭南画派精神最好的传承

2019-09-26 09:45:51来源:南方日报

李劲堃。

9月以来,广东艺术界盛事连连:17日,广州美术学院视觉艺术设计学院团队设计的“冰墩墩”成功获选2022年北京冬奥会吉祥物;“第十三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三个展区相继在广州、深圳开幕,本届美展广东以383件入选作品数位居全国第一。这些现象的背后,是岭南美术的深厚积淀。

广东省美术家协会主席李劲堃日前接受南方日报记者专访,畅谈如何布局广东“文化强省”与“人文湾区”建设,岭南画派精神又将对新时代文艺生态带来哪些启迪。

●南方日报记者 杨逸 李培 见习记者 万璇摄影:姚志豪

谈美术教育

打造湾区高等美术教育范式

南方日报:全国美展广东入选作品数首次夺得第一,“冰墩墩”获选2022年北京冬奥会吉祥物,近期广东美术界的成绩特别亮眼。您认为,促成广东美术设计实力整体崛起的原因是什么?广东美术如何在新时代展现自己的特质?

李劲堃:广州美术学院是中国现代设计教育的重要发源地。早在改革开放初期,广州美院就曾引领中国设计教育现代化,促进现代设计教育迅速在全国铺开并蓬勃发展。如今,广东美术设计实力的整体崛起,首先得益于对中国传统文化深厚积淀的坚守与发掘。其次,开放包容、尚新求变的精神,推动我们不断吸纳和学习西方艺术。广东传统型艺术、写实型艺术和实验型艺术多元并进的和谐发展态势,为广东美术设计实力提升提供不可多得的资源。

改革开放以来,广东经济一直走在全国前列,拥有源源不绝的美术生源、进取求变的教育机构和广阔的发展空间。传统型艺术、写实型艺术、实验型艺术三种人才在广东呈现出互相融合的态势。广州美院正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加强不同学科和专业的融合,推动学科相互支持的教学结构:让艺术家具备充分的设计、策划、展示基础,让设计师、建筑师具备“大艺术”的系统知识,形成人才培养“基础学养深厚”和“专业特长突出”的有机统一。

南方日报:“粤港澳大湾区美术与设计教育发展联盟”去年在广州美院成立。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背景下,广州美术学院如何寻找自己的新定位,以培养适应时代需要的美术人才?

李劲堃:实现包涵岭南特色、广东精神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是广州美术学院的时代使命。广州美术学院一直根植并传承着大湾区的文化传统。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除在经济发展外,对湾区人民的文化价值认同、艺术与经济发融合发展均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广州美术学院主动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努力建设成为粤港澳大湾区内最重要的美术与设计教育基地,打造新时代引领粤港澳大湾区高等美术与设计教育发展的新范式。目前,广州美院已具备将若干学科专业及人才培养资源输出的成熟条件,并计划将美术与设计教育重要资源投射到大湾区其他城市。广州美院将进一步深化与港澳美术界合作,共同开展岭南美术课题研究,共同举办相关主题的美术大展,共同促进美术研究人才、美术藏品资源的交流互动,努力建构大湾区美术收藏、研究、展陈的世界格局和国际影响力。

构建粤港澳大湾区美术教育高地,也少不了美术教育博士点。有博士点才能留得住人才。目前,我国在华南、西南、东北片区,美术教育博士点暂时还是一片空白。广州美术学院近年正积极推进博士学位授权点建设,各项办学指标均取得长足发展。我们期望,教育主管部门制定出台相关美术教育发展战略及规划,惠及粤港澳大湾区的高端美术教育与人才培养。

谈文脉梳理

“变革”是艺术永恒的主题

南方日报:对岭南美术传统的梳理,也是您多年来的工作重点。广州美术学院两年前成立了中国近现代美术研究所。您如何理解广东近现代美术史研究工作的价值?

李劲堃:美术馆馆藏作品与文献是美术创作与美术研究的重要资源。这些年来,岭南画派纪念馆、广东美术馆、广州艺术博物院等机构都以主题研究展为形式,带动对百年广东美术图像与历史文献的学术研究。其中,“其命惟新——广东美术百年大展”的举办,开创了政府介入、学界主持、美术馆承办的展览新模式,成为当前国内最具标志性的学术项目,也使“广东美术百年”这一课题成为全国性的关注点以及广东文化强省建设的底蕴与基础。

岭南画派纪念馆是集岭南画派研究、展示、教学、交流为一体的重要阵地。我们先后举办“百年雄才——黎雄才艺术回顾展”“扬时代之光——杨之光艺术研究展”“曙色——二十世纪前期广东中国画变革之路”“关山无限——纪念关山月诞辰105周年作品展”等系列展览,还出版了《“岭南画派在上海”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国画复活运动与广东中国画”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等许多具有学术价值的出版物,让岭南画派的历史地位与价值得到还原。

南方日报:您认为,百年广东美术给当代广东美术界留下最重要的精神遗产是什么?

李劲堃:百年广东美术“其命惟新”,哺育大批美术人才、名家大师,筑起了一座座艺术高峰。百年广东美术,坚承中华文脉,坚守艺术理想,坚定文化自信,坚持革故鼎新,为我国的美术繁荣乃至文化发展、社会进步创造了精神财富。百年广东美术,秉承肩负的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面向火热的社会生活,围绕人民大众审美需求、兼容世界各国文明成果、创新中国美术发展道路的神圣使命,致力的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变、创新性发展和外来艺术的中国化。

南方日报:梳理广东美术百年,传承岭南画派基因,面对新时代的需求,广东文化强省建设应如何找准传统与现代的对接点?

李劲堃:“变革”是艺术永恒的主题,也是对岭南画派前辈创新精神最好的继承。步入21世纪,广东美术也迎来新的机遇。新的秩序、新的艺术格局开始形成,重视语言个性,强调艺术风格,追求艺术创造中的个体价值,讲求社会效益,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已经成为众多美术家的共同取向。

弘扬中国文化精神,一直是广东美术的主流。广东美术的核心价值与内在逻辑,一直遵循着中国文化的本体规范,致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以及外来艺术的中国化。

在全球化大趋势中,如何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粹、提升东方艺术的国际影响力,这是摆在广东美术家以及所有当代美术家面前的紧迫课题。民族精神是当代中国文化的魂魄。唯有立足于文化传统的传承光大,立足于当代中国的精神体验,中国艺术才会具有真正的现代性,才会有源源不绝的创造活力。

谈文化建设

推动广东美术事业的整体发展

南方日报:身为多家省级美术机构的“掌门人”,您认为,广东省美协、画院、美院、美术馆等独特资源,应如何整合实现优势互补,以推动广东美术事业的整体发展?

李劲堃:这些年来,广东省委以“大美术”格局,推动美术教研机构、创作机构、活动组织机构以及美术馆之间实现互融互通,共同做好教学、科研、创作、展览,在培养人才、创作精品、宣传展示等方面形成合力,为美术事业发展提供完善保障,形成备受全国关注的“广东模式”。

在新的形势下,广东省美术家协会积极适应新形势的需要,充分发挥广东美术带头人独特的综合优势,将省市重要的美术场馆和专业机构整合在一起,形成符合新时代要求的广东美术新格局;广州美术学院通过“中国近现代美术研究所”“新美术馆学”“图像与历史研究所”等协同产学研合作育人平台建设,在区域文化建设和现代产业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广东画院新址明年即将落成,新址良好的设施和创作平台必将成为集合广东一批著名画家的驻留研究与创作,有助更多中青年艺术家从“高原”向“高峰”吸取经验砥砺前行,“广东画院研究院”建设工作也在积极推进之中;广州画院的青年人才差异化培养模式也将得到进一步的推广。

广东各大美术场馆都有自身的独特优势,比如:岭南画派纪念馆的近现代美术史研究出版,广东美术馆的新中国美术与当代艺术研究推广,广州美术学院美术馆的美术教学研究,广东省博物馆与广州艺术博物院的海量藏品……这些优势有助于广东形成全国馆藏、展陈、研究最完整的系列,为建设文化强省提供保障。从“广东美术百年大展”“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全国美术作品展”到“广州美术学院毕业作品展”,每次都有三四十万人参观,充分体现“人文湾区”的建设给民众带来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南方日报:您不久前就任广东省文联主席,对未来广东推动文化强省建设,您有哪些规划与建言?

李劲堃:广东省文联成立69年来,团结和引领广大文艺家响应党和时代号召,以人民为中心潜心创作、辛勤耕耘,贡献了一大批传世精品,使我省文艺各门类百花竞放、异彩纷呈,极大地丰富了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广东戏剧、广东美术、广东音乐等领域与时俱进,蓬勃发展,引领了全国风气之先,在全国文艺工作中成就显著。

实现包含“岭南特色、广东精神”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推动更多艺术精品的创造与出现,推动文艺事业的繁荣发展,是广东文化强省建设的时代使命。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也将为广东推进文化强省建设提供前所未有的机会。广东文化界应发挥“文化腹地”优势,将广东建设成面向国际的文化艺术示范窗口。

从今年下半年开始,我们将围绕重大活动节点,做好以下五点工作:一是实施岭南文艺精品计划,打造一批具有中国气派、广东特色的精品力作;二是实施广东文艺人才高峰工程,培养造就文艺领军人物和高素质文艺人才;三是提升广东文艺理论水平,打造广东文艺理论高地;四是积极参与粤港澳大湾区文化圈建设,携手港澳共建人文湾区;五是唱响“礼赞新中国、奋进新时代”的主旋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