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头条丨为什么中国大规模检测这么惊艳?是勤劳勇敢?不,是科学啊 联合国多数国家敦促立即取消单边强制措施 2020年“开拓杯”全国少儿乒乓球比赛在鲁能乒校开赛 商务部:10月份社零总额同比增长4.3% 连续三个月实现正增长 进口冷链食品能否吃得放心?——五问冷链食品安全 河南省首个患者就医体验排行榜出炉!67家公立三甲医院服务谁好谁差? “北斗”璀璨:共和国勋章获得者孙家栋的故事 外交部:澳大利亚战略政策研究所卖力表演只会自取其辱 中方对澳葡萄酒采取临时反倾销措施 外交部回应 栗战书主持召开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十八次委员长会议 决定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四次会议12月22日至26日在京举行 “十四五”新词典:“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报告显示有澳军人涉嫌战争罪 中方呼吁彻查并将有关人员绳之以法 最高检公布正当防卫不捕不诉案例:法不能向不法让步 王毅会见韩国总统统一外交安全特别助理文正仁 中国首台自主研发F级50兆瓦重型燃气轮机实现满负荷稳定运行 最高检发布6起正当防卫不捕不诉典型案例 欧洲航天局和欧洲媒体连续点赞嫦娥五号探测器成功发射 毛伟明任湖南省代理省长 人民网评:东博会见证中国和东盟命运与共 北京三中院首创审判阶段公证调查令机制 外交部官员:《全球数据安全倡议》旨在为5G发展排除政治干扰 从住房公积金大数据看楼市:哪些城市购买力强、潜力大 独家|百度早前已委托普华永道等完成YY尽调,交易走向存多种可能 新三板转板规则来了,上交所明确转向科创板的要求 收盘丨大金融板块尾盘发力 沪指重回3400点 接到大单!印度“大厂”称一年内将生产10亿剂新冠肺炎疫苗 127家中小银行齐聚谋破局,焦点转向科技共享 商汤“挤入”无人驾驶赛道 被投企业回应称不担心竞争 博鳌超级医院回应患者脑死亡:愿引入第三方鉴定医疗性质 银保监会刘福寿:P2P网贷机构完全归零 3倍牛股金力泰:二股东想清仓股价暴跌20% 机构趁势抄底 “毒丸”伏法!廖良茂被判无期,法院责令19亿退还康尼机电 四川体育局:成渝将申办2032年奥运会;重庆体育局:不知情 阿斯利康疫苗数据争议升级 计划启动新的临床研究 新冠疫苗数据遭受质疑 阿斯利康或进行新一轮全球试验丨热公司 一分钟带你看懂中国女企业家榜 她们已成全球标杆 流利说Q3营收下滑净亏损收窄,在线教育公司开始退出烧钱大战 电动车怎样避开同质化竞争|推本溯源 转板来了!限售执行“12+6”、审核期限两个月...四大要点抢先看 独家|徐翔出狱倒计时,应莹称“离婚这条路还会走下去” 备孕女性不可不重视卵子问题:妥运提升生育满意指数 渤海证券实施精品投行战略 助推企业布局新能源汽车产业 徽商期货甘肃“保险+期货”项目首期理赔落地 一码在手 医保无忧我市全面推广应用医保电子凭证 务实高效、精彩纷呈 2020世界互联网大会取得重要成果 濮阳志愿项目获全国大奖 河南:伏牛山村“绘”出致富新天地 华龙区:政务服务热线成为民解忧“暖心线” 范县:乡村要发展 选对领头雁目前全县五百七十四个农村党支部已圆满完成换届 ■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收官总攻战金融扶贫“贷”出脱贫“加速度”
您的位置:首页 >国内 >

调查称八成受访者认为个人信息被过度收集 你怎么看

2020-11-23 09:26:00来源:中国青年报

79.2%受访者觉得个人信息被过度收集了61.3%受访者建议不随便填写个人信息,59.2%受访者建议认真阅读应用权限、用户协议

如今,扫二维码点餐、下载App都经常被要求授予个人信息权限,网络平台过度收集个人信息现象比较普遍。前不久,个人信息保护法草案首次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审议,有效遏制和打击过度采集个人信息现象成为关注焦点。你觉得你的信息被过度收集了吗?

日前,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wenjuan.com),对1971名受访者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79.2%的受访者觉得自己的信息被过度收集了,66.1%的受访者指出很多手机应用不授权就没法用,用户只能被迫接受。防止信息被过度收集,61.3%的受访者建议不随便填写、提交个人信息,尤其是财产、生物识别等敏感信息,59.2%的受访者建议认真阅读应用权限、用户协议或隐私政策。

79.2%受访者觉得自己的信息被过度收集了

四川传媒大学大三学生肖筱(化名)觉得,科技越发达信息越透明,像扫二维码点餐、扫码支付都是科技发展给我们生活带来的便利,但也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比如外卖点餐一定会透露个人位置信息。

调查中,79.2%的受访者觉得自己的信息被过度收集了。

河北省承德市某咨询公司员工蒋岩(化名)表示,安装新的App时几乎都要授权手机内存、相机、电话权限,而这些权限不都是必要的。“有一次我浏览网页咨询了关于矫正牙齿的事,在一个网页上填写了电话,不到半小时就有人打过来,之后时不时就会接到相关的电话,给我造成了一定的困扰”。

网络平台存在哪些过度收集个人信息的行为?66.1%的受访者指出很多手机App不授权就没法用,用户只能被迫接受,64.4%的受访者指出平台会默认用户开通各种权限。其他还有:对用户提出不合理的授权要求(48.5%)、收集敏感信息时未明确告知用户用途(44.2%)、随意使用用户信息(28.2%)等。

蒋岩说,购物和支付App拥有用户个人电话、家庭住址、银行卡等信息,一旦泄露非常危险。还有一些应用不授权位置和电话信息就不能使用,很多小程序也都需要用户允许其获得相关账号信息。

“在很多软件或平台注册账号的时候,会需要手机短信验证码。还有一些游戏的防沉迷设置需要输入身份证号码。”肖筱觉得,身份证号和一些手机存储信息权限,经常被过度收集。

调查中,受访者觉得手机号码(60.1%)、通讯录(53.1%)、身份证号(47.6%)和位置(46.1%)等信息被过度收集了。其他还有:用户个人照片(32.8%)、财产状况(22.4%)、短信(21.9%)、生物识别(15.8%)、生理信息(10.5%)等。

中国政法大学传播法研究中心副主任朱巍介绍,当下过度收集个人信息的行为有以下几种情况,首先是超出了用户协议的规定,其次是超出了产品的性能和功能性的目的,比如说手电筒App需要访问通讯录,第三是超出了法律的规定。

“收集的信息数据越多,商业价值就越大,轻则可以利用用户画像做精准营销,发送商业广告,重则将一些信息用作犯罪活动。”朱巍说。

61.3%受访者建议不随便填写个人信息

防止信息被过度收集,61.3%的受访者建议不随便填写、提交个人信息,尤其是涉及财产、生物识别等敏感信息,59.2%的受访者建议认真阅读应用权限、用户协议或隐私政策,55.2%的受访者建议强化隐私观念、主动保护个人信息的意识,48.6%的受访者建议对信息收集要求不要随便同意,要认真考虑,33.9%的受访者建议遇到个人信息遭泄露时,要积极通过法律渠道主张权益,30.4%的受访者表示不扫来历不明的二维码,不安装来历不明的App。

朱巍建议,不管是PC端还是手机端,用户都要定时清除自己的使用记录。不用的网络服务或App要注销账号,不要只把App删掉。其次,如果发现有人在滥用自己的信息,侵害了自己的权益,按照网络安全法的规定,是可以要求网络经营者停止侵权的,这是用户的权利。同时,如果发现网络经营者收集了自己的错误信息,也有权要求更正。

“不要使用公共区域的WIFI,不要浏览一些不安全的网站。”肖筱说。

“个人信息涉及金融安全,也就是个人的资产安全。所以网络支付在关联银行卡时,这个卡要是一个特殊的卡,不要把全部的钱都放在这个卡里面。比如说你有1万元,那么关联卡可能有个两三千元就可以了。”朱巍说,不要轻易去点开或进行性格测试,不要为了给别人投票授权某个App获取你的信息,这种投票是没有意义的,得不偿失。为了一个投票,把所有的信息都交给别人,是有巨大风险在里面的。

蒋岩建议大家加强网络安全意识,不随便对一些应用和软件授权,尽可能少在网站上留下自己的私人信息。

“验证码不要随便回复,如果有链接不要轻易点,因为很有可能会在你的手机或PC端安装一个插件,监控你的行为。比如说你打开浏览器去查找某家医院,就在第二天接到了医院的电话,这个时候肯定会觉得是浏览器平台泄露了自己的隐私,但我们在调研过程中发现不是这么回事,有时候其实是用户手机里不小心安装了这种插件,用户的行为被监控和收集,然后在网络黑色产业链的运作下将你的信息转卖了。”朱巍说,安装安全软件,定期清理插件也很重要。

“电话号码、学校等信息太容易泄露了。”北京师范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大三学生杨娇毓(化名)建议谨慎对待需要填写信息的App,注意识别和过滤垃圾软件,不要因为怕麻烦就盲目、不加过滤地安装、授权。

为切实加强个人信息保护、规范个人信息使用,相关部门已作出很多努力。今年以来,工信部已经向社会通报了5批侵害用户权益行为的App(移动应用程序),后续还将对问题突出、有令不行、整改不彻底的企业依法严处。

受访者中,00后占1.9%,90后占23.9%,80后占53.9%,70后占13.8%,60后占5.9%,其他占0.6%。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王品芝 实习生 周宁 来源:中国青年报 【编辑:刘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