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濮阳新闻 >

南乐县元村镇打出扶贫组合拳 托起群众致富梦

2019-09-16 16:02:08来源:濮阳日报

实现产业覆盖新突破,流转土地2000亩,安装水肥一体化轮灌系统,配套建设储存量3000吨的保鲜库,与北京永辉超市合作,解决农产品销路问题,积极发展古寺郎胡萝卜现代农业生态产业园;实行与全镇贫困户的利益联结机制,与130户贫困户签订产业带贫协议。今年年初以来,全镇已发放收益8.38万元。积极引导各村走农产品品牌化之路,张庄村、曹庄村种植金银花140亩、芦笋80亩,曹庄村发展蘑菇大棚24座等,为脱贫攻坚夯实了产业基础

“元村镇不是贫困镇,却是非贫困重点村最多的镇,全县非贫困重点村共34个,元村镇就占了10个,接近全县总数的三分之一,是承担省、市脱贫攻坚考评检查次数最多的乡镇。”近日,南乐县元村镇党委书记管国强在接受采访时说。

管国强介绍说,元村镇共有18个行政村21个村党支部,现有人口5.6万人、耕地5.2万亩、党员1736名,共有建档立卡贫困村5个,贫困发生率2.17%。

管国强表示,在脱贫攻坚工作中,元村镇党委、镇政府注重抓党建促脱贫,注重发展产业,注重培树典型,精准发力,尽锐出战,工作扎实稳健,取得明显成效。

夯实党建基础,提供组织保障。元村镇抓好村级组织建设,通过村“两委”换届,有效调整全镇村级干部年龄结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45周岁以下成员占比26.1%,高中学历及以上成员占比53.5%,8名县乡机关在职或退休干部到村任职。推进党建标准化建设,按照“落地工作法”“民情图工作法”等要求,促进基层党内政治生活规范化、制度化、常态化。全面加强从严治党,对6个村的8名不合格党员进行党内除名。2018年,元村镇在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方面进行了大胆创新,对承包到期的6个村统一改为公开竞拍,试点先行、铺开推进,共收取承包费290万元,平均每个村集体收入比之前增加1.45倍。

突出产业发展,抓好脱贫根本。元村镇依托向阳服饰扶贫就业基地,推行“党建+产业基地+贫困户”扶贫模式,重点扶植向阳服饰、鸿宇压力容器等6个精准扶贫基地,广泛吸纳贫困户就业。坚持“既授人以鱼,又授人以渔”,瞄准290户832名贫困人口,共举办种植、电焊工、月嫂等各类培训班6期,培训村民500余人。实现产业覆盖新突破,流转土地2000亩,安装水肥一体化轮灌系统,配套建设储存量3000吨的保鲜库,与北京永辉超市合作,解决农产品销路问题,积极发展古寺郎胡萝卜现代农业生态产业园;实行与全镇贫困户的利益联结机制,与130户贫困户签订产业带贫协议。今年年初以来,全镇已发放收益8.38万元。积极引导各村走农产品品牌化之路,张庄村、曹庄村种植金银花140亩、芦笋80亩,曹庄村发展蘑菇大棚24座等,为脱贫攻坚夯实了产业基础。

注重典型培树,增强内生动力。元村镇通过刷写墙体标语320余条、印制宣传页1.2万份等方式,广泛树立引导贫困户自强自立的舆论导向。树立感恩党和社会、乐于奉献的党员贫困户陈中可,身残志坚、脱贫路上永不言败的“豫北汉子”曹善英,自食其力、心怀感恩、乐观向上95岁的贫困户陶银素等6个典型。召开总结表彰大会,对“孝老子女、道德模范”“好媳妇、好婆婆”“脱贫致富标兵、乡贤人士类”等210名先进典型进行表彰,并发放压力锅、棉被等生活用品,激发贫困户的内生动力。

“今年,我们的目标是预脱贫290户832人。”管国强表示,下一步,元村镇将继续凝心聚力,全力攻坚,咬定目标不放松,坚定信心不动摇,持续发展不松懈,在落实好扶贫政策的基础上,积极构筑脱贫攻坚“产业高地”,实现脱贫攻坚新突破。

在基层组织建设上实现新突破,为脱贫攻坚提供更有力的组织保障。今年,元村镇计划消除软弱涣散村2个、集体收入5万元以下的村3个。同时,严肃党内政治生活,抓好党的组织生活制度落实,加强党组织建设,做好选、育、用、管各项工作,加大后备干部培养力度,为村级党组织储备生力军。

在产业发展上实现新突破,为脱贫攻坚提供有力支撑。元村镇积极推进白沟箱包产业转移,承接好卓群皮具有限公司、凯旋皮具厂、庄宇皮具有限公司搬迁入驻,积极推行“公司+合作社+基地+贫困户”等产业化发展模式,发挥龙头企业向阳服饰、古寺郎胡萝卜现代农业生态产业园及致富能手的引领和带动作用,引导贫困群众通过土地流转增加租金收入和务工收入,助推贫困村经济发展、贫困户增收,实现长效脱贫。

在村容村貌上实现新突破,展现脱贫攻坚精气神。元村镇高度重视村容村貌的改善工作,开设“爱心超市”,以每月对先进贫困户奖励代金券的方式,激发贫困户打扫卫生的动力,促使他们养成讲文明、讲卫生的良好习惯;充分调动无职党员、普通群众尤其是贫困群众参与村容村貌整治的积极性,以村容村貌的有效改善提振脱贫攻坚的精气神。

在培树典型上实现新突破,加强脱贫攻坚正能量的引导。加强对贫困户外出务工子女和邻里间的宣传,激发子女脱贫致富的主动性,营造邻里之间互帮互助的良好氛围。加强脱贫成效宣传,利用网络及传统媒体广泛宣传脱贫典型,引导贫困户自力更生。坚持智志双扶,开展农民夜校、美丽庭院、文艺会演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引导贫困群众自力更生、艰苦创业、脱贫致富。(冯云丽 苏社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