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新闻 >

浙江女老师17年专注特殊孩子 成为“孤岛”中的一束光

2019-09-10 18:26:40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嘉兴9月10日电(胡丰盛 李典)9月10日一早,沈永妹便来到了浙江省海宁市培智学校。这天,她即将度过自己的第17个教师节。17年来,她看着一批批“特殊孩子”入校、成长、毕业,不知不觉间,照亮了这群孩子特殊而又灿烂的青春。

一说起自己的学生,沈永妹的语气便温柔起来。“做特殊教育老师很幸福。”这是她时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当初,就是因为这样一句话,她来到了海宁培智学校,开始了特殊教育之路。

这是一所专门接收中重度智力障碍孩子的特殊学校。与正常学生不同,这里的孩子多患有脑瘫、自闭症、多动症、情绪与行为障碍等障碍问题。

对这些孩子来说,学会生活、适应社会是学习的最大目标。可是,因为先天原因,他们往往无法集中注意力,甚至需要很长时间才能学会一个正常人简简单单的动作。

患有自闭症的小一(化名)便是其中一位。由于脑发育障碍,自闭症的孩子往往社会交往能力弱、具有语言障碍和刻板行为,为常人所无法理解,好似一座座“孤岛”。

那时,小一的一个行为曾让沈永妹大为头疼:“他吃完饭,经常把餐盘用力一扔,哈哈大笑,然后若无其事地走开。”

怎么才能让小一意识到自己的行为是错误的?

针对这个事情,沈永妹想了又想,最后决定反复给小一示范正确行为,并让他在食堂体验收拾餐盘。

对于这个工作,小一得心应手。“餐盘放这里,汤碗放那里。”在沈永妹的提示下,小一口中念念有词,丝毫没有嫌弃,轻轻松松完成这份“工作”。“大家都给他竖起大拇指,他更有信心了。”沈永妹说。

而就在上个星期,吃饭时,沈永妹注意到一个奇怪的现象:“这孩子吃完饭就伸长了脖子,一直往收拾餐盘那边看,好像说,我想帮忙整理。”沈永妹知道,小一主动性不好,他在用这种方式表达着他的诉求。

几日观察下来,沈永妹和学生部的同事一起商量,决定给小一恢复原来的“职位”,继续做一名食堂的小帮手。“我相信小一能够越做越好,逐渐掌握自理能力,变得更加自信。”沈永妹说。

“十个孩子十个样。”在特殊教育界,有这么一句话,道出了个性化教学的重要性。“特殊教育老师不光要关心孩子,还要真正地走进孩子们的内心,了解到他们的需求。”沈永妹说。

别看现在沈永妹教育这些孩子游刃有余,实际上,刚开始,她就遇到了职业生涯的一道难关。“孩子们什么都没见过,好似一张白纸,我学的理论和教育方法完全无用武之地。”每天,跟他们沟通成了沈永妹最头疼的事。

“那时,我每天就住在学校里,陪着孩子,照顾他们的同时也观察他们的特点。”这样每天朝夕相处的陪伴,一待就是两年,最终让沈永妹逐渐走入到了这群孩子的世界。

“沈老师,我们想你了!”暑假结束,沈永妹回到校园。孩子们一看到她,大老远跑过来,一把抱住她。“那一刻,我感觉自己被他们需要。”她说。看着孩子们满足的笑脸,沈永妹知道,自己再也离不开这群孩子了。

寒来暑往,一届届特殊学生在这里学会生活,走向社会。

沈永妹心中一直有一个愿望,那就是希望更多的人加入到特殊教育的队伍中来。“仅仅有学校和家长对孩子的关注,是远远不够的。我们也需要社会力量给这些孩子提供支持。”沈永妹说。投身特殊教育17载,她默默守候在校园里,把自己变成一束光,照亮了越来越多的“孤岛”。(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