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股票 >

加分点逐个看:中国营商环境全球排名何以连年劲升?

2019-10-24 13:11:25来源:第一财经

上一年,中国的营商环境排名从第78位跃升至46位;今年,从46位跃升为31位。

10月24日,世界银行发布《2020年营商环境报告》(下称《报告》),在全球190个经济体中,中国在截止到今年5月1日的12个月中实施了创纪录的8项营商环境改革,全球营商便利度排名第31,比上一年提升15位。

由于大力推进改革议程,中国连续第二年跻身全球营商环境改善最大的经济体的前十。

世界银行中国局局长芮泽表示:“中国为改善中小企业的国内营商环境做出了巨大努力,保持了积极的改革步伐,在多项营商环境指标上取得了令人赞许的进步,特别是在办理施工许可证领域。”

10个指标系统性提升

营商环境的优化,已经成为全球的竞赛。

自2004年以来,世界银行每年发布营商环境报告,覆盖范围从133个经济体扩展到目前的190个经济体。

为评估各经济体的营商环境,世行主要考察10个指标:开办企业、办理施工许可证、获得电力、登记财产、获得信贷、保护中小投资者、纳税、跨境贸易、执行合同和办理破产。排名越高,表示该经济体的监管环境越有利于企业的开办和运营。

为了在全球排名中获得一个好位次,各经济体纷纷推出有针对性的多项改革措施。

统计显示,自2018年5月到2019年5月的一年里,世界各经济体共实施营商环境改革294项,115个经济体的营商环境实现改善。这其中,中国实施了创纪录的8项营商环境改革。

比如,中国在施工许可证办理流程中取得了显著改善,提升了在该指标的全球排名。目前在中国办理施工许可证耗时111天,在该指标的质量指数上得到15分的满分,高于东亚地区132天和9.4分的平均水平。

中国加强少数投资者保护机制,全球排名上升至第28位,高于地区平均排名第99和经合组织高收入经济体平均排名第46。

中国也成为执行合同效率最高的经济体。本地企业家解决商业纠纷平均耗时496天,费用为索赔金额的16.2%,均好于地区平均水平。中国改善了司法行政质量,在这一指标的满分18分中得分17分,也是各经济体中的最高得分。

在获得电力方面,中国目前全球排名第12,显著好于地区其他经济体。中国企业接电需要两个环节,耗时32天,仅为地区平均4.2个环节和耗时63天的一半。

持续推进的改革,推动这些指标全球排名的提升。今年提升最多的,是办理施工许可指标,上升88位,位列全球第33位;其次是中小投资者保护指标,上升36位,位列全球第28位。

第一财经记者梳理发现,在中国对标世行推进营商环境优化改革的这两年,中国的10个分项指标的排名不同程度地实现了提升:跻身前30的分项指标,从2018年的1个增加为2020年的5个;位列30~100的指标,从6个减少为4个;100位之后的指标,从3个减少为1个。

企业活跃度上升

国家发改委主任宁吉喆在23日的国新办吹风会上表示,在当前国际竞争当中,营商环境已经成为比较重要甚至可以说是核心竞争力之一。“市场主体有没有活力、社会有没有创造力,对经济社会发展是至关重要的。市场主体的活力和社会的创造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营商环境的好坏。”

自2017年开始对标世行营商环境指标以来,中国在优化营商环境方面,一直表现得不遗余力。

仅10月份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就连续2次聚焦营商环境。

10月16日,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以更优营商环境进一步做好利用外资工作。会议确定,要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打造更有吸引力的营商环境,进一步做好利用外资工作。

10月8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优化营商环境条例(草案)》,把近年来“放管服”改革中行之有效的经验做法上升为法规,以政府立法为各类市场主体投资兴业提供制度保障。

10月22日,李克强签署国务院令,公布《优化营商环境条例》,自2020年1月1日起施行。

中国营商环境的持续优化,带来了企业活跃度的增加,以及外资的加速涌入。

数据显示,2019年1~9月,全国新设立外商投资企业30871家,实际使用外资6832.1亿元,同比增长6.5%(折1007.8亿美元,同比增长2.9%)。

尽管取得了巨大进步,中国在纳税(排名第105)、获得信贷(排名第80)和跨境贸易(排名第56)等领域仍显滞后。中国的出口边境合规耗时为21小时,成本为256美元,相比经合组织高收入经济体耗时较长,成本较高。中国企业财税合规年平均耗时138小时,而新加坡仅为64小时。

李克强在10月8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指出,我国营商环境近年来已有明显改善,但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仍有差距。要对标国际先进水平,确立对内外资企业等各类市场主体一视同仁的营商环境基本制度规范。

“我们还将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的领域,放宽市场准入,希望外资企业到中国来,到我们日益改善、还将进一步改善的营商环境中投资、创业,造福于各国人民。”宁吉喆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