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股票 >

粳米期货“满月记” 价格发现与风险管理功能初现

2019-09-16 11:03:55来源:中国证券报

9月16日,是粳米期货“满月”的日子。一个月前的8月16日,粳米期货在大连商品交易所(简称“大商所”)挂牌上市。业内人士表示,粳米期货这个服务“三农”的新金融工具诞生以来,其市场运行理性稳健,定价合理有效,各类型客户参与积极。

首月运行平稳、流动性适中,价格发现功能、风险管理功能正在逐步体现,是业界对其首月表现的共识。有分析称,随着稻米产业链市场化水平的不断提高,产业链对未来价格发现和有效风险管控工具的需求日益迫切。现在,“年轻的”粳米期货可以和粳稻期货一道,担任起呵护稻米产业链的角色。

价格走势符合预期

统计数据显示,截至9月12日,粳米期货共计运行了20个交易日,期间累计成交量29.12万手(单边,下同),成交额106.80亿元,持仓量保持稳定,日均持仓量1.57万手。其中主力合约成交量28.24万手,成交额103.59亿元,日均持仓量1.31万手。

从市场运行情况看,粳米期货首月共挂牌8个合约,主力合约为RR2001,从主力合约价格走势看,全月最高价3735元/吨,最低价3597元/吨,价格主要运行区间在3600-3700元/吨。全部上市合约均温和震荡,市场交易十分理性,其中主力RR2001合约9月12日收盘价3631元/吨,较首日收盘价跌幅1.47%。

光大期货农产品高级分析师侯雪玲表示,粳米期货上市以来的价格走势主要可以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上市到8月底,由于市场采购主要来源为政策粮拍卖,价格较低,供应充足,使圆粒粳米价格承压,粳米期货2001合约价格从最高3735元/吨跌至3600元/吨,随后价格在3600—3630元/吨间震荡运行。

第二阶段是9月至今,9月2日国家提前暂停了多数最低收购价稻谷的竞价销售,这出乎市场预期,导致2013年至2015年产稻谷成交量大幅上升,成交价格也有较大幅度上涨。由于成本提升,粳米期货2001合约从3617元/吨最高涨至3709元/吨。

南华期货农产品研究中心研究员李宏磊也指出,粳米期货上市首日价格高开高走至3700元/吨,随后稳步下移至3600元/吨左右,这种震荡下行的走势基本反映了现货基本面的情况及相关预期。“据国家粮油信息中心数据,2018年我国粳米产量约4700万吨,消费量约4200万吨,供应过剩超过10%。此外,粳稻庞大的库存也使普通圆粒粳米供应较为充足。可见,粳米期价走势较好地反映了现货市场的预期。”他说。

“总体来看,粳米期货合约能够较好体现现货市场变化,价格发现功能初显,期货价格公开、透明且具有前瞻性,这无疑对粳米加工和经营企业带来了曙光,企业可据此更为合理地安排生产和经营。”侯雪玲说。

风险管理新工具

据大商所统计的数据,粳米期货上市以来,累计近2万位客户参与了粳米期货交易,其中单位客户200家。

维维国际贸易有限公司便是上述参与粳米期货交易的单位客户之一。其董事长孟召永表示,公司主要从事国内外大宗商品进出口贸易,多年来一直通过套期保值的方式管理大豆、玉米、白糖等农业品的价格波动风险。由于受国家稻谷最低收购价政策影响,集团的米业板块多年来开机率都较低。

粳米期货上市后,配合总公司农产品经营的整体方案,该公司积极开展了粳米期货交易,通过套期保值的方式提前锁定经营成本和利润,有效地规避了经营风险,为维维米业未来的生产经营积累了经验、打下了牢固基础。“公司将在套期保值实践中积累经验,逐步扩大粳米期货交易的规模。”孟召永说。

齐齐哈尔市和美粮食仓储集团有限公司也是粳米期货的首批产业客户。据了解,该公司是一家综合性民营粮食集团,其中玉米的年贸易量达150万吨。多年来公司一直使用期货工具为玉米相关业务保驾护航,因此对期货工具比较熟悉,也积累了较为丰富的套期保值经验。

该公司的相关负责人说:“我们集团对期货工具有着比较充分的认识和深入的理解,听说粳米期货上市,集团又多了一项避险工具,也多了一条经营渠道,十分高兴,满怀期待。8月16日我们去大连参加了粳米期货的上市仪式,当天便开展了交易。作为粳米期货第一批参与企业,我们非常热切地盼望着粳米期货的活跃度和市场参与度逐步提升,让其成为更完善的产业避险工具,我们以及周边大型加工企业将更积极、稳健地参与粳米期货的交易。”

南华期货的李宏磊表示,由于南华期货研究所地处粳米主产区,他能深刻感受到周边企业对期货工具的兴趣和热情。北大荒米业就是其中之一。粳米期货上市前,该公司曾与南华期货共同开展培训活动,公司领导和下属10余家分厂共计100余人参加,积极主动学习粳米期货有关知识和风险管理实务。“现在公司从上层领导到基层员工都在积极学习期货,力求保障企业稳健运营。随着粳米期货的上市,粳米行业的定价规则将发生改变,我们深知这一点,所以必须提前准备。”北大荒米业负责人说。

“粳米期货风险管理功能正逐步体现。”侯雪玲说,上市以来有多家企业在期货盘面进行套期保值,锁定了经营利润。这些企业结合期货交割质量标准,基本能估算出符合期货交割要求的粳米生产成本,当盘面价格出现利润的时候,企业便在期货卖出保值,不仅规避了价格风险,也拓宽了销售渠道。“希望粳米企业积极参与到期货市场中来,熟练应用期货市场的价格发现和风险管理功能,善用期货手段,最终实现从传统的购销贸易经营模式向金融赋能的农业产业发展的升级转变。”她说。

粳米市场前景广阔

粳米期货价格走势背后,很大程度上是对粳米市场及其产业链基本面的反映。那么,粳米市场的现状和前景几何?

在日前举办的“2019中国玉米产业大会”上,“粳米”还充当了一次“玉米”行业大会的“特邀嘉宾”。益海嘉里大米事业部专业副总监、益海(佳木斯)工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张慧卓对上述议题作出了分析。

张慧卓表示,玉米和大豆在中国已经完成了产业调整,水稻和小麦作为中国主要的口粮,也在进一步推动收储制度和价格形成机制的改革。

他指出,从水稻的分类和种植来看,粳稻占了水稻总产量的1/3。粳稻的分布主要在东北三省和江苏,主要在秦岭淮河以北加上西南的高海拔地区,黑龙江是主要的粳稻“流出省份”,而“东北大米”基本上是粳稻的代名词。

据张慧卓介绍,粳米加工行业规模化逐渐形成,科技进步推动了行业的发展,整个产业链基本形成。他还指出了产业流通和消费的基本格局:水稻供给近几年持续增加,但消费基本没有增加,造成水稻库存巨大。我国的小麦、玉米去库存的任务基本完成,现在主要去库存任务在于水稻。

主粮的矛盾主要在水稻,水稻的矛盾主要在粳稻,粳稻的主要矛盾在黑龙江,张慧卓如此总结。他说,应该在产业里重点研究第二产业,前端去引导农民种植,后端引导消费。

他说,行业的整合在加快,市场化的进度也在加快,产业链是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他指出,现在产区年加工二三十万吨的加工企业比比皆是,年加工五六十万吨的企业也已出现。他估计,在两三年的时间年加工上百万吨的企业肯定会出现,而期货市场有助于加工企业规模化发展。从整个粳米产业的前景来看,科技推动了产业的延伸,规模带动了产业的发展。

值得注意的是,益海嘉里也是自粳米期货上市首日就参与进来的“先行者”。据张慧卓介绍,其通过粳米期货获得的收益还不错。“虽然有一部分平仓合约,但留下的头寸还比较多。”他说,“水稻采购对于大米加工企业来说非常重要,这个环节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一年的经营效益。有了粳米期货之后,在品种和产品的分配更加合理一些,买原料时心里更有底了。”

有分析人士指出,粳米期货为加工企业带来曙光。粳米期货这一金融工具,一方面可以为企业提供前瞻性的期货价格信息,加工企业可据此更为合理地安排生产经营;另一方面可以为企业提供管理风险的渠道,加工企业可通过期货市场套期保值,防范下游销售价格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