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实前沿创新混合9月9日发行 重点把握科技赛道机会 依托科技优势加速数字化转型 中信银行信用卡中心与华为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助力服务贸易和经济高质量发展 2020年服贸会吸引1.8万家境内外企业参展参会 嘉实远见企业精选9月3日发行 采用两年持有期模式 创文有我---之移风易俗 全力促进经济回稳向好——十一论贯彻落实市委七届十二次全会暨市委工作会议精神 台前县:吹响号角 决战决胜收官战 创建文明城市 建设美好家园系列访谈(十五)访谈|完善城市基础功能 提升城市文明形象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党工委书记 郭庆春 “三棵树”植根濮阳沃土且待枝繁叶茂 305万元救助金暖心“两癌”贫困妇女 市领导到清丰县调研脱贫攻坚工作 南乐县:擂响战鼓 大干实干一百天 “私投快递将被罚款”具有示范性 濮阳首部音乐剧《桑间绝恋》即将与观众见面 东北抗联遗址“云展播” 感受传承历史培育家国情怀 国庆中秋连休8天!下次“双节同过”要再等11年 【海报】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5周年 | 铭记历史 继往开来 三部门出手!不能“谁能闹谁有理”“谁死伤谁有理” 今年中国洪涝灾害共造成7047.1万人次受灾 9月3日起首都机场国际客运航班恢复直航 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2020年全球创新指数 | 中国已经确立作为创新领先者地位 “日军细菌战罪证”上线,让历史说话! 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2020年全球创新指数 | 中国创新发展目标明确 在人工智能和先进制造业等方面有规划 服贸新发现 | 旅游服务专题展区设立“旅游+科技”板块 展示科技赋能旅游 海外参展商谈服贸会 | 阿苏港国际事务副总裁 “通往中国的高速公路”越来越宽 创新服贸 互惠共享 | 中国对外开放新引擎 外商共享服贸市场新机遇 服贸会展馆将向社会公众开放,个人观展须提前两天在线预约 海关总署等部门推出一系列新举措 | 优化口岸营商环境 促进贸易便利化 揭露日军侵华罪行 内蒙古档案馆完成千余卷档案编译 北京的这场盛会,与你有关 数字人民币什么样?何时能用上?将如何影响你我? 【聚焦服贸会】北京成全球服务业发展领先城市 破解难题 助推改革 海南自贸港8项制度创新案例发布 【行走自贸区】天津自贸区:服务京津冀成效明显 打造协同创新高地 廖国勋任天津市副市长、代理市长 特区40年 | 厦门经济特区跨岛发展 砥砺奋进擘画美好蓝图 《在华一年——苏联电影记者笔记》中文版首发 大量珍贵史料首次在国内发布 重磅!车险新规9月19日施行,车主迎来这些红利! 【行走自贸区】高新技术为翼,武汉自贸片区疫后重振步入“快车道” 昨天,今天!胜利,唯有胜利! 勿忘今日!纪念伟大胜利! 新疆宣布:全面恢复!开放所有户外景区! 新疆发布研究报告称所谓“种族灭绝”没有任何根据 矫正“谁死伤谁有理”,正当防卫认定新规来了! 最高法公布7起涉正当防卫典型案例 含福州赵宇案等 江苏规范中小学生竞赛活动 不得擅自组织全省性竞赛 看!那些峥嵘岁月里的“微表情”——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5周年 应急管理部:12省份累计有250万贫困人口遭受洪涝灾害 今年全国洪涝灾害较严重 主要指标呈“三升、两降” 中国历程丨刻刀作枪上战场
您的位置:首页 >财经 >

二线城市高新企数量比拼:苏州东莞领衔,武汉领跑中西部

2020-06-09 13:13:16来源:第一财经

国家级高新企业(下称“高新企”)数量是衡量一个地区产业转型升级的一个重要指标。

从当前的发展态势来看,四大一线城市高新企数量均已突破1万家,在全国处于第一阵营,二线城市短期内难以企及,其中排名首位的北京更是突破2万家。在四大一线城市之外,近年来,主要二线城市的高新企数量也增长十分迅猛。

那么二线城市的高新企数量是怎样的呢?第一财经记者通过对2019年一线城市以外的35个重点城市的数据统计梳理发现,当前苏州的高新企数量在二线城市中领跑,武汉则在中西部地区领跑。

苏州东莞领衔

数据显示,35个城市中,高新企超过3000家的城市共有11个,这11个城市分别是苏州、东莞、天津、杭州、佛山、南京、武汉、成都、青岛、西安、重庆和长沙。

这其中,苏州在所有二线城市中领跑,达到了7052家。苏州市的统计公报显示,去年全年苏州实现制造业新兴产业产值18000.1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53.6%,比上年提高1.2个百分点。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纳米技术、人工智能四大先导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21.8%,比上年提高6.1个百分点。

厦门大学经济学系副教授丁长发对第一财经分析,苏州背靠上海,“大树底下好乘凉”,上海的溢出效应特别明显,强大的科教资源和现代服务业助推了整个苏南地区的转型升级和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

近年来苏州研发和科创投入不断加大。数据显示,去年苏州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占GDP的比重达3.25%。财政性科技投入181.6亿元,比上年增长19.4%,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8.5%。

苏州之后,东莞以6228家位居第二。与苏州相似,东莞得益于一线城市深圳的外溢效应十分明显。近年来,深圳的电子信息等产业向东莞转移,如华为选择性迁移部分业务到东莞松山湖,这也是东莞近几年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东莞一家卫浴出口行业的高新企负责人罗先生告诉第一财经记者,他的公司在2017年就成为高新企,成为高新企对企业发展有重要的推动作用,比如一些税费的减免作用很大,另外当地政府也很重视企业申请高新企,有诸多扶持鼓励的举措。

广东省体制改革研究会执行会长彭澎对第一财经记者分析,东莞近十年来新兴产业发展很快,主要是承接了深圳大量的高科技产业外溢,经济发展韧性不断增强。

值得注意的是,高新企数量最多的前五个二线城市中,除了第四名的杭州之外,其他四个城市都是紧挨着一线城市。比如苏州毗邻上海、东莞紧挨深圳,第三名的天津紧挨着北京,第五名的佛山与广州无缝对接。这些城市大多以制造业见长,而邻近的一线城市以现代服务业为主,两者之间形成了完美的分工协作。另一方面,近年来一线城市都在疏解非核心功能,制造业向周边地区外迁,这个过程中,周边的制造业大市刚好是外迁的首选。

实际上,除了这几个城市,类似无锡、中山、珠海等长三角、珠三角城市群内城市高新企数量也都比较突出,这也说明,目前珠三角、长三角各自的城市之间合作联动十分频繁,一线城市的辐射带动效应十分显著。

武汉领跑中西部

11个超过3000家的二线城市中,沿海地区共有6个,分别是苏州、东莞、天津、杭州、南京和青岛。这其中长三角的两个特大城市杭州和南京都表现不俗,杭州高新企超过了5000家,南京也达到了4680家。

这其中,南京的表现可圈可点,作为仅次于京沪的高教重镇,2017年南京的高新企数量只有1850家。与中西部的武汉(2827家)、成都(2473家)都有不小的距离。

但近年来,南京创新名城建设持续发力,创新驱动能力不断增强。数据显示,去年全年南京新增高新企1562家、增长50.1%,总量达4680家;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6685家、比上年翻一番;新增备案新型研发机构102家,累计备案210家,累计孵化引进科技企业3000多家;建成运营城市“硅巷”61.6万平方米。

目前,南京高新企数量已经超过了中西部的武汉、成都。

有5个超过3000家的城市来自中西部地区。武汉和成都的高新企数量也都超过了4000家,其中武汉以4417家位居中西部地区第一位。作为中部地区的中心城市,武汉坐拥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在校研究生数量仅次于京沪,位居全国第三,近年来武汉东湖高新区快速发展,并集聚了几十家上市公司,成为我国上市公司最为密集的区域之一。良好的科教基础和产业基础也是武汉在疫情之后重振的有力支撑。

武汉之后,成都高新企数量突破4100家,继续位居西部第一位。另一个高教大市西安达到了3673家。直辖市重庆为3141家,与武汉、成都均有不小的差距。

值得注意的是,中西部高新企数量较多的城市,主要是来自大区中心城市、高教大市和国家中心城市,比如武汉、成都、西安、重庆。这些城市往往高教实力十分雄厚,当前,这些科研条件比较好的地区,希望通过争创国家科技创新中心等载体来促进创新驱动。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四川、重庆两份全国政协委员联名提案称,呼吁支持成渝地区共建西部科学城,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这对于充分发挥成渝科技创新资源优势,形成高质量发展重要增长极,辐射带动西部发展,支撑西部大开发、长江经济带等国家重大战略具有重要意义。

除了这几个城市之外,长沙和合肥这两个中部城市表现也相当亮眼。这其中,这其中,长沙的高新企也达到了3099家,合肥突破了2500家。而这两个城市的高教实力总体都比较强。

安徽省社科院经济所研究员林斐对第一财经分析,合肥拥有中科大等雄厚的高校、科研院所力量,近年来省市、高校、企业合力,持续投入,在人工智能方面涌现了以科大讯飞为代表的企业。

不过,高教基础虽然对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十分重要,但如何把高教科研实力转化为产业竞争力也十分关键。比如,北方的科教资源并不弱于南方,甚至比南方还有优势,但是整体上南方高新技术产业大幅领先于北方地区,尤其是东北地区的几个副省级城市,虽然拥有不错的高教资源,但高新技术企业数量都比较靠后。

吉林大学东北亚研究院教授衣保中对第一财经称,东北的高教科研力量雄厚,但科教优势与东北的工业产业结构不匹配,科技成果在当地产业化较少。因此未来东北产业要加快升级,与本地的科教人才优势相匹配。传统产业部门、老工业要加强与互联网、5G等新经济结合,加快推进整体产业的升级。

34个城市高新技术企业数量